在古代诗词中,有一种情感格外动人,那就是游子归乡时的心绪。蒋士铨的《岁暮到家》便是一首将这种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的经典之作。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和真挚的感情,勾勒出一个游子在外漂泊一年后回到家乡的场景,读来令人动容。
原文:
爱子心无尽,归家喜及辰。
寒衣针线密,家信墨痕新。
见面怜清瘦,呼儿问苦辛。
低徊愧人子,不敢叹风尘。
译文:
母亲对孩子的关爱无穷无尽,我赶在年末回家,让她欢喜不已。那件为我准备的冬衣针脚细密,仿佛母亲的心意可以缝进每一针每一线;家书上的墨迹还是新的,说明母亲一直牵挂着我的近况。一见到我,母亲就心疼地觉得我又瘦了,连忙询问我在外的辛苦与不易。我低着头,心中充满愧疚,觉得自己未能报答母恩,更不敢诉说在外奔波的艰辛。
赏析:
蒋士铨通过细腻的描写,展现了母子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。诗中的“寒衣”、“家信”等细节,无不透露出母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。“见面怜清瘦”一句,更是将母亲看到孩子消瘦后的怜惜之情刻画得入木三分。而“低徊愧人子,不敢叹风尘”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尽孝的深深自责,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传统伦理观念中子女对父母的责任感。
这首诗之所以感人至深,在于它没有华丽辞藻,却充满了生活的温度。它提醒我们,无论身在何处,都不要忘记家中等待我们的亲人,以及他们对我们的殷切期盼。岁末之际,不妨停下脚步,给家人一个温暖的拥抱,一句简单的问候,或许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。
岁月如流,人生匆匆,但亲情永远是我们最坚实的港湾。愿这首诗能唤起每个人心底那份久违的温情,让爱不再迟疑,不再缺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