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,工业流程题是一种常见的题型,它结合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,考察学生对化学反应原理、物质分离提纯以及工艺优化的理解和掌握能力。这类题目通常以化工生产为背景,涉及多个步骤的操作和分析,因此需要考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。
下面我们通过几个精选的例子来探讨如何解答这类问题。
例题一:硫酸的制备
硫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,其制备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:
1. 硫铁矿的焙烧:将硫铁矿(主要成分FeS₂)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(SO₂)。
- 化学方程式:4FeS₂ + 11O₂ → 2Fe₂O₃ + 8SO₂
2. 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:二氧化硫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一步氧化成三氧化硫(SO₃)。
- 化学方程式:2SO₂ + O₂ ⇌ 2SO₃ (ΔH < 0)
3. 三氧化硫的吸收:利用浓硫酸吸收SO₃生成发烟硫酸(H₂S₂O₇),最后用水稀释得到硫酸产品。
问题:
- 如何提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?
- 在实际生产中,为何选择使用V₂O₅作为催化剂?
解析:
- 提高二氧化硫转化率的方法包括增加氧气浓度、降低温度(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)、增大压强等。
- V₂O₅之所以被选作催化剂,是因为它不仅能够显著加快反应速率,还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选择性,能有效避免副反应的发生。
例题二:氨碱法制纯碱
氨碱法是工业上制备纯碱(Na₂CO₃)的主要方法之一,其核心反应如下:
1. 饱和食盐水吸收二氧化碳和氨气:NaCl + NH₃ + CO₂ + H₂O → NaHCO₃↓ + NH₄Cl
2.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:2NaHCO₃ → Na₂CO₃ + H₂O + CO₂↑
问题:
- 为什么要在第一步反应中先通入氨气?
-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时,为何要控制一定的温度?
解析:
- 先通入氨气可以提高溶液的pH值,有利于CO₂的吸收,从而促进碳酸氢钠的析出。
- 分解碳酸氢钠时,温度过高会导致部分碳酸钠继续分解为氧化钠和二氧化碳,影响产品质量。
总结
工业流程题不仅考查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,更强调对实际生产过程的理解。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熟练掌握相关化学反应原理,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。希望以上例子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这类题目,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