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学目标:
一、知识与能力
1. 掌握文章中出现的重要词汇和短语。
2. 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,学习作者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。
二、过程与方法
1. 通过朗读课文,培养学生的语感。
2. 小组合作探究,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。
三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
1. 感受苏州园林的美,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。
2. 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的能力。
教学重点:
1. 学习作者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。
2. 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。
教学难点:
1. 如何准确地把握苏州园林的特点。
2. 学会运用恰当的语言来描述事物。
教学方法:
讲授法、讨论法、练习法
教学准备:
多媒体课件、相关图片资料
教学过程:
导入新课:
播放一段关于苏州园林的视频,让学生对苏州园林有一个直观的印象,然后提出问题:“你们觉得苏州园林美吗?它美在哪里?”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。
讲授新课:
1. 初读课文,整体感知
(1)听录音朗读,注意生字词的读音。
(2)学生自由朗读课文,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。
2. 精读课文,深入理解
(1)分段落朗读课文,每一段请一位同学朗读,其他同学认真倾听。
(2)小组合作讨论:每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?这些内容是如何组织在一起的?
3. 分析写作特色
(1)找出文中描写苏州园林景色的句子,体会其表达效果。
(2)比较不同段落之间的异同点,探讨作者是如何一步步展现苏州园林的特点的。
巩固练习:
1. 完成课后练习题。
2. 根据课文内容,用自己的话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。
布置作业:
1.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。
2. 查找有关苏州园林的历史背景资料,并整理成一份报告。
板书设计:
苏州园林
一、导入新课
二、讲授新课
1. 初读课文,整体感知
2. 精读课文,深入理解
(1)分段落朗读课文
(2)小组合作讨论
3. 分析写作特色
(1)找出描写景色的句子
(2)比较段落间的异同点
三、巩固练习
四、布置作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