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教学目标
1. 知识与能力:
- 学生能够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- 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其运用。
- 了解非洲木雕的艺术特色及文化背景。
2. 过程与方法:
-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,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。
- 借助多媒体课件和图片资源,增强学生对非洲文化的直观感受。
-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,深入理解文章主题思想。
3. 情感态度价值观:
- 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,培养民族自豪感。
- 树立尊重不同文化和习俗的态度,促进国际友谊。
-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、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。
二、教学重难点
重点:理解课文内容,体会少年对中国朋友的情谊;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意义并学会运用。
难点: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感悟出更深的人生哲理,如诚信、责任等,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。
三、教学准备
教师方面:制作多媒体课件,搜集有关非洲木雕的相关资料(包括图片、视频等),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用于模拟交易场景;设计课堂提问和讨论题目。
学生方面:预习课文,查找关于非洲木雕的历史渊源以及相关文化知识;准备好笔记本以便记录重要信息。
四、教学过程
(一)导入新课
1. 展示几张精美的非洲木雕作品图片,让学生欣赏并猜测它们可能代表的文化意义。
2. 提问:“如果让你选择一件这样的工艺品作为礼物送给远方的朋友,你会怎么挑选?”引出课题——《卖木雕的少年》。
(二)初读感知
1. 听录音范读课文,注意听准字音、停顿和语气。
2.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,圈画出生僻字词并尝试解决。
3. 分角色朗读课文,检查朗读效果。
(三)细读品味
1. 默读课文,思考以下问题:
- 少年为什么要坚持将木雕卖给“我”?
- 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情感?
2. 小组交流讨论上述问题,并推选代表发言。
3. 教师总结归纳,明确中心思想。
(四)拓展延伸
1. 讨论:“如果你遇到类似的情况,你会怎么做?”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发表看法。
2. 观看一段关于非洲木雕制作工艺的视频短片,进一步加深对这一艺术形式的认识。
3. 完成一份小作文,题目可以是《假如我是那个卖木雕的少年》或者《一次难忘的购物经历》。
五、板书设计
卖木雕的少年
尊重文化差异
传递真挚友情
体现人文关怀
六、作业布置
1. 抄写文中你喜欢的句子,并写下自己的感悟。
2. 查阅更多关于非洲木雕的信息,撰写一篇简短的研究报告。
3. 下节课分享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知识点或故事片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