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学习目标:
1. 了解老舍及其作品风格,掌握本文的写作背景。
2. 理解文章中描写济南冬天的景物特点,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。
3. 学习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技巧,提高文学鉴赏能力。
4. 感受自然之美,激发学生热爱生活、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。
二、重点与难点:
- 重点: 理解济南冬天“温晴”的特点,分析作者如何通过具体描写展现这一特点。
- 难点: 掌握文中比喻、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,并能结合语境进行赏析。
三、预习任务:
1. 查阅资料,了解老舍的生平及代表作品,思考其语言风格的特点。
2. 通读课文,标出不理解的字词,查阅工具书或向老师请教。
3. 思考:你心中的冬天是什么样的?与文章中的“济南的冬天”有什么不同?
四、课堂学习
1. 导入新课:
教师可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入情境:“你喜欢冬天吗?你眼中的冬天是怎样的?”然后引出老舍笔下的“济南的冬天”,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。
2. 文本初读:
(1)朗读课文,注意语音语调,感受文章的节奏美。
(2)找出文章中描绘济南冬天的关键词句,如“温晴”、“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”、“水藻真绿”等。
3. 内容分析:
(1)济南冬天的特点:
文中反复强调“温晴”,这是济南冬天最显著的特点。作者通过对比北方其他地方的寒冷,突出济南冬天的舒适宜人。
(2)景物描写:
- 小山:像一个摇篮,温暖而安详。
- 雪后的小山:像“日本看护妇”,形象生动,富有童趣。
- 湖水:清澈见底,仿佛“蓝水晶”,充满诗意。
(3)情感表达:
老舍通过对济南冬天的细腻描写,表达了对这座城市的喜爱与眷恋,也传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。
4. 语言赏析:
(1)比喻与拟人:
如“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”,将小山拟人化,增强了画面感和亲切感。
“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”,用“卧”字赋予村庄以生命,显得宁静而安详。
(2)语言优美:
全文语言朴实自然,却又富有诗意,展现了老舍独特的写作风格。
5. 合作探究:
(1)为什么老舍说“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”?
(2)你认为“温晴”这个特点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?
(3)你能仿照文中的描写方式,写一段关于你家乡冬天的文字吗?
五、拓展延伸:
1. 阅读老舍的其他作品,如《骆驼祥子》《茶馆》等,进一步了解其文学风格。
2. 撰写一篇短文,描述你家乡的冬天,尝试运用本文中的描写方法。
3. 欣赏有关“冬天”的诗歌或散文,比较不同作家对冬天的不同描写。
六、作业布置:
1. 完成课后练习题,巩固对课文的理解。
2. 仿写一段描写冬天的文字,要求不少于100字,使用至少两种修辞手法。
3. 预习下一篇文章,准备课堂讨论。
七、教学反思:
教师可根据课堂反馈,调整教学策略,关注学生在语言赏析和情感体验方面的表现,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,提升语文素养。
备注: 本导学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《济南的冬天》一文,注重文本细读与语言积累,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