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教学目标:
1. 知识与技能: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图片内容,理解图意,能用简短的句子表达看到的画面。
2. 过程与方法:通过引导式提问、小组讨论等方式,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。
3.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: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,培养他们观察生活、表达自我的良好习惯。
二、教学重点:
- 学会根据图片内容进行合理想象,并写出简单的句子。
- 掌握基本的写话结构:时间、地点、人物、事件。
三、教学难点:
- 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合理联想,避免内容过于简单或偏离主题。
四、教学准备:
- 教师准备:几张适合二年级学生的看图写话图片(如:小动物玩耍、同学做游戏、春天的景色等)。
- 学生准备:铅笔、作业本、彩色笔(可选)。
五、教学过程:
1. 导入新课(5分钟)
教师出示一张图片(如:一只小猫在追蝴蝶),提问:“同学们,你们看到了什么?”引导学生说出图片中的主要元素。接着问:“你觉得这幅图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?”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。
2. 观察与描述(10分钟)
教师展示图片,让学生仔细观察,然后分组讨论:
- 图中有哪些人或动物?
- 他们在做什么?
- 你猜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?
每组派代表发言,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使用完整的句子表达。
3. 写话指导(10分钟)
教师示范如何写一段话,比如:
“春天来了,小明和小红一起去公园放风筝。他们开心地跑着,天空中飞着五颜六色的风筝,真漂亮!”
讲解写话的基本结构:开头介绍时间、地点,中间描述人物和动作,结尾表达感受或想法。
4. 学生练习(15分钟)
学生选择一张图片,独立完成写话练习。教师巡视指导,鼓励学生多用词语,表达清楚。
5. 展示与评价(5分钟)
邀请几位学生朗读自己的写话内容,其他同学认真倾听,教师给予积极反馈,表扬有创意的表达。
六、作业布置:
请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的一张照片,写一段话,描述照片里的内容和自己的感受。
七、教学反思:
本节课通过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表达,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,但仍有部分学生表达不够清晰。今后应加强语言训练,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。
备注: 此教案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灵活调整,注重因材施教,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写话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