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孝经》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,相传为孔子及其弟子所著,是专门阐述“孝”这一伦理道德观念的重要典籍。它不仅是古代社会家庭伦理的基石,也是中华文化中“孝道”思想的核心体现。本文将完整呈现《孝经》的原文,并附上通俗易懂的现代汉语翻译,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经典著作的深刻内涵。
一、开宗明义章第一
原文:
子曰:“夫孝,德之本也,教之所由生也。身体发肤,受之父母,不敢毁伤,孝之始也。立身行道,扬名于后世,以显父母,孝之终也。”
译文:
孔子说:“孝,是德行的根本,一切教育和教化的出发点。人的身体和头发皮肤,都是从父母那里得到的,不敢随意损害,这是孝的开始。通过自身的行为端正,遵循正道,使名声流传后世,从而光耀父母,这才是孝的最终表现。”
二、天子章第二
原文:
在上不骄,高而不危;制节谨度,满而不溢。高而不危,所以长守贵也;满而不溢,所以长守富也。富贵不离其身,然后能保其社稷,而和其民人。
译文:
作为天子,不应骄傲自大,虽处于高位却不会陷入危险;生活节俭,行为谨慎,即使富足也不会过度奢侈。身处高位而不危险,才能长久保持尊贵;富足而不浪费,才能长久保持富裕。只有当富贵不离开自身时,才能稳固国家,和睦百姓。
三、诸侯章第三
原文:
在下不倍,忠顺不失,不陷于恶;则不至于祸。君子之事亲孝,故忠可移于君;事兄悌,故顺可移于长;居家理,故治可移于官。
译文:
作为诸侯,不能背叛君主,要忠诚顺从,不犯错误,这样就不会招致灾祸。君子对父母尽孝,因此对君主也能忠诚;对兄长恭敬,因此对上级也能顺从;在家治理得当,因此在官职上也能处理得体。
四、卿大夫章第四
原文:
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,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。是故非法不言,非道不履。若夫坐而论道,谓之王公;起而行之,谓之士大夫。
译文:
作为卿大夫,不在言论中使用不符合先王之道的话,不在行动中违背先王的德行。因此,不合礼法的话不说,不合道义的事不做。如果只是坐着谈论道理,被称为王公;如果能够付诸实践,则称为士大夫。
五、士章第五
原文:
资于事父以事母,而爱同;资于事父以事君,而敬同。故母取其爱,而君取其敬,兼之者,父也。故以孝事君则忠,以孝事长则顺。
译文:
用对待父亲的方式去对待母亲,爱是一样的;用对待父亲的方式去对待君主,敬是一样的。因此,母亲重视的是爱,君主重视的是敬,而两者都具备的,就是父亲。因此,以孝心侍奉君主,就会表现出忠诚;以孝心对待长辈,就会表现出顺从。
六、庶人章第六
原文:
用天之道,分地之利,谨身节用,以养父母。此庶人之孝也。
译文:
普通百姓应当顺应自然规律,合理利用土地资源,约束自身行为,节省开支,以此来赡养父母。这就是普通百姓的孝道。
七、三才章第七
原文:
天地之性,人为贵;人之行,莫大于孝。孝莫大于安亲,安亲莫大于以天下养。
译文:
天地之间,人是最尊贵的;人的行为中,没有比孝更大的了。最大的孝,是让父母安心;让父母安心,最好的方式是用整个天下来奉养他们。
八、孝治章第八
原文:
夫孝,德之本也,教之所由生也。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,谓之悖德;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,谓之悖礼。
译文:
孝,是德行的根本,一切教育的来源。因此,如果不爱自己的亲人却去爱别人,就违背了道德;如果不尊敬自己的亲人却去尊敬别人,就违背了礼仪。
九、圣治章第九
原文:
父子之道,天性也,君臣之义,人伦也。……故曰:‘身体发肤,受之父母,不敢毁伤,孝之始也。’”
译文:
父子之间的亲情是天生的,君臣之间的道义是人与人之间的基本关系。……所以说:“身体发肤,来自父母,不敢损伤,这是孝的开始。”
十、纪孝行章第十
原文:
子曰:“孝子之事亲也,居则致其敬,养则致其乐,病则致其忧,丧则致其哀,祭则致其严。五者备矣,然后可以事亲。”
译文:
孔子说:“孝子侍奉父母,平时要恭敬,供养时要让他们快乐,生病时要为他们担忧,去世时要表达哀思,祭祀时要庄重严肃。这五个方面都做到了,才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孝。”
十一、五刑章第十一
原文:
夫孝,始于事亲,中于事君,终于立身。立身行道,扬名于后世,以显父母,孝之终也。
译文:
孝,最初是对父母的孝顺,中间是对君主的忠诚,最终是成就自身的品德和行为。通过修身立德,扬名于后世,从而光耀父母,这才是孝的最终目标。
十二、广要道章第十二
原文:
君子之事上也,进思尽忠,退思补过,将顺其美,匡救其恶,故上下能相亲也。
译文:
君子侍奉上级,进朝时想着尽忠,退下后反思自己的过错,顺承其美德,纠正其过失,因此上下之间能够相互亲近。
十三、广至德章第十三
原文:
君子之教以孝也,非家至而日见之也。教以孝,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;教以悌,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;教以信,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。
译文:
君子教导人们孝顺,并不是一家一家地去亲自教导,而是通过教育来尊敬天下所有做父亲的人;教导兄弟友爱,是为了尊敬天下所有做兄长的人;教导诚信,是为了尊敬天下所有做君主的人。
十四、劝学章第十四
原文:
夫孝,德之大者也,故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;不积小流,无以成江海。
译文:
孝,是德行中最重要的一部分。因此,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,就无法到达千里之外;不汇聚细小的流水,就无法形成江河大海。
结语
《孝经》虽篇幅不长,但内容精辟,语言简练,蕴含着丰富的伦理思想和人生智慧。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经典,更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通过对《孝经》的学习和理解,我们不仅能更好地认识“孝”的真正意义,还能从中汲取智慧,指导我们的日常生活与道德修养。
希望本文能为读者提供一份清晰、准确、易于理解的《孝经》全文及译文,帮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这部伟大的经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