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古从军行》是唐代诗人李颀的代表作之一,全诗以雄浑悲壮的笔调描绘了边塞征战的艰苦与将士们的英勇无畏。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盛唐时期边疆战事的真实场景,也寄托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思考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。
原文:
白日登山望烽火,黄昏饮马傍交河。
行人刁斗风沙暗,公主琵琶幽怨多。
野营万里无城郭,雨雪纷纷连大漠。
胡雁哀鸣夜夜飞,胡儿眼泪双双落。
闻道玉门犹闭关,应将性命逐狼烟。
年年战骨埋荒外,空见蒲桃入汉家。
翻译:
白天登上山头眺望烽火的信号,傍晚时分在交河边上给战马饮水。
行军途中风沙弥漫,战士们敲击刁斗以防敌人偷袭;公主的琵琶声中充满了忧伤与哀怨。
野外的营地广阔无边,没有一座城池;雨雪纷飞,接连着广袤的大漠。
胡地的雁群在夜里不停地哀鸣,胡人的眼泪也常常流个不停。
听说玉门关仍然紧闭,战士们只能拼尽性命去追逐战火。
年复一年,战士们的尸骨埋在荒凉的边疆,只看到葡萄被带回了汉家宫廷。
赏析:
《古从军行》是一首典型的边塞诗,语言简练、意象鲜明,情感深沉而富有感染力。诗人通过描绘边塞生活的艰苦与战争的残酷,表达了对战争带来的苦难的深切同情,同时也反映了对国家强盛与和平的渴望。
诗中“年年战骨埋荒外,空见蒲桃入汉家”一句尤为震撼人心,既写出了战争的惨烈,也暗含了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批评。葡萄本是西域的特产,却被带入汉朝宫廷,象征着战争所带来的物质掠夺,却换不来真正的和平。
整首诗结构严谨,层层递进,由景入情,由事入理,既有具体的边塞画面,也有深刻的哲理思考。李颀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艺术功底,为后世留下了一篇极具现实意义和艺术价值的边塞诗佳作。
结语:
《古从军行》不仅是唐代边塞诗中的经典之作,更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反映战争与人性的经典篇章。它提醒我们珍惜和平,铭记历史,也激励我们在面对艰难困苦时,仍要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