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赠从弟》是东汉末年文学家刘桢创作的一首五言诗,属于咏物抒怀类作品。全诗通过描写松柏的坚韧不拔,表达了作者对弟弟的勉励之情,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在乱世中坚守节操、不随波逐流的志向。
一、原文
《赠从弟》
亭亭山上松,瑟瑟谷中风。
风声一何盛,松枝一何劲!
冰霜正惨凄,终岁常端正。
岂不罹凝寒?松柏有本性。
二、译文
高高的山峰上有一棵挺拔的松树,山谷中狂风呼啸。
风声多么猛烈,松枝却显得格外刚劲有力。
严冬的冰霜令人感到凄冷,但松树一年四季都挺直身躯。
难道它没有遭受寒冷的侵袭吗?
只是因为松柏天生就具有坚贞不屈的本性。
三、赏析
这首诗以松柏为喻,借自然景物表达人生志向,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。全诗虽只有二十字,却层次分明,情感真挚。
首句“亭亭山上松,瑟瑟谷中风”描绘出松树高耸入云、迎风挺立的形象,与风的猛烈形成鲜明对比,突出松树的坚韧。次句“风声一何盛,松枝一何劲!”进一步强调风之大与松之强,形成强烈反差,增强感染力。
后四句转入对松树品质的赞美。“冰霜正惨凄,终岁常端正”,写出了松树在恶劣环境中依然保持挺拔的姿态,象征着不屈不挠的精神。“岂不罹凝寒?松柏有本性。”则点明主题,指出松柏之所以能经受住严寒,是因为它天生具备这种坚韧的品性。
整首诗借物抒情,托物言志,不仅表达了对弟弟的劝勉,也体现了诗人自身面对困境时所秉持的坚定信念。诗中所展现的高尚品格和坚强意志,至今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。
四、结语
《赠从弟》虽短,却意境深远,语言质朴而富有力量。它不仅是对松柏精神的礼赞,更是对人生命运的思考与激励。在当今社会,面对各种挑战与压力,我们更应学习松柏那种不畏艰难、坚守本心的精神,做一个有骨气、有担当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