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概述
羊水栓塞(Amniotic Fluid Embolism, AFE)是一种罕见但极其危险的产科急症,通常发生在分娩过程中或产后短时间内。其发生机制是由于羊水成分进入母体血液循环,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生理反应,包括急性呼吸困难、循环衰竭、凝血功能障碍等,严重时可导致产妇死亡。
二、病因与发病机制
1. 羊水进入母体循环的途径
- 分娩过程中子宫破裂
- 剖宫产手术操作
- 胎盘早剥
- 羊膜穿刺或人工破膜
2. 发病机制
- 羊水中含有胎儿细胞、毛发、皮脂、胎粪等物质,进入母体后可能引发过敏反应或肺动脉高压。
- 羊水中的某些成分(如磷脂)可激活凝血系统,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(DIC)。
- 心脏负荷增加,引起心源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。
三、临床表现
1. 典型三联征
- 呼吸困难、发绀
- 低血压、休克
- 凝血障碍、出血不止
2. 其他症状
- 意识丧失
- 抽搐
- 心律失常
- 尿量减少
四、诊断
羊水栓塞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和病史,缺乏特异性实验室检查。常见诊断依据包括:
- 分娩过程中突然出现呼吸困难、低血压
- 凝血功能异常(如PT、APTT延长,纤维蛋白原降低)
- 排除其他类似疾病(如心脏病、肺栓塞)
五、处理原则
1. 紧急抢救
- 保持气道通畅,给予高流量吸氧
- 建立静脉通路,维持血压
- 快速输注液体和血管活性药物
2. 纠正凝血功能障碍
- 输注新鲜冰冻血浆、血小板、纤维蛋白原等
- 使用抗纤溶药物(如氨甲环酸)
3. 支持治疗
- 心肺复苏(如有需要)
- 多器官功能支持
- 必要时进行剖宫产以终止妊娠
六、预防措施
1. 严格掌握产科指征
- 避免不必要的剖宫产或人工破膜
- 对高危产妇加强监测
2. 提高医护人员应急能力
- 定期培训产科急救知识
- 制定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
3. 加强产程管理
- 密切观察产妇生命体征
-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处理
七、预后与转归
羊水栓塞病情进展迅速,若未及时救治,死亡率极高。早期识别和快速干预是改善预后的关键。幸存者可能遗留不同程度的器官功能损伤,需长期随访和康复治疗。
八、总结
羊水栓塞虽属罕见病症,但其危害极大,对产科医生和助产士提出了极高的专业要求。只有通过科学的预防、规范的诊疗流程和高效的团队协作,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母婴安全。
备注:
本课件内容适用于产科医护人员、医学生及相关专业人员学习参考,旨在提升对羊水栓塞的认识与应对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