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级经济师《经济基础》2017年考点:财政收入】在中级经济师考试中,《经济基础》是核心科目之一,其中“财政收入”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。2017年的考试大纲中,该部分内容主要围绕财政收入的含义、分类、影响因素以及其在国家宏观经济中的作用展开。掌握这些内容,有助于考生更好地理解财政政策的制定与实施。
一、财政收入的基本概念
财政收入是指国家通过各种方式筹集的资金,用于满足公共支出需求和实现国家职能。它通常包括税收收入、非税收入、国有资产收益以及债务收入等。财政收入是国家财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政府进行资源配置、调节经济和保障社会公平的基础。
二、财政收入的分类
根据不同的标准,财政收入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:
1. 按收入来源划分
- 税收收入:主要包括增值税、企业所得税、个人所得税等。
- 非税收入:如行政事业性收费、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等。
- 国有资产收益:如国有企业利润上缴、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等。
- 债务收入:政府发行债券所获得的资金。
2. 按管理权限划分
- 中央财政收入
- 地方财政收入
3. 按收入形式划分
- 预算内收入
- 预算外收入
三、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
财政收入的规模和结构受多种因素影响,主要包括:
- 经济发展水平:经济总量越大,财政收入越有可能增加。
- 价格水平:通货膨胀可能提高名义财政收入,但实际收入可能下降。
- 税收制度:税率高低、税种设置直接影响税收收入。
- 政府政策:如减税降费、财政补贴等都会对财政收入产生影响。
- 国际环境:外贸状况、外资流入等因素也会影响财政收入。
四、财政收入的作用
财政收入在国家治理中具有重要作用:
- 保障公共服务:如教育、医疗、国防等公共产品的提供。
- 调节经济运行:通过财政政策调控总供给与总需求。
- 促进社会公平:通过转移支付等方式缩小贫富差距。
- 支持经济发展:政府投资基础设施、科技创新等领域,推动经济增长。
五、2017年考点回顾与分析
2017年考试中,财政收入相关题目主要考查了以下几个方面:
- 财政收入的定义及分类;
- 税收与非税收入的区别;
- 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;
- 财政收入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。
考生在复习时应注重理解基本概念,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,以提高综合运用能力。
总之,财政收入作为《经济基础》中的重要内容,不仅在考试中占有一定比重,而且对于理解国家财政政策和宏观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。考生应系统学习、深入理解,为顺利通过考试打下坚实基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