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综合资讯 > 精选范文 >

三年级优质课《毫米的认识》教案

2025-07-07 04:50:16

问题描述:

三年级优质课《毫米的认识》教案,跪求万能的网友,帮帮我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7-07 04:50:16

三年级优质课《毫米的认识》教案】一、教学目标:

1. 知识与技能:

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“毫米”,了解毫米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,掌握毫米与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,并能正确使用直尺测量较短的物体长度。

2. 过程与方法:

通过观察、操作、比较等实践活动,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毫米的大小,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估算能力。

3.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:

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,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,增强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。

二、教学重难点:

- 重点: 认识毫米,理解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,学会用毫米进行简单测量。

- 难点: 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,正确使用毫米进行测量。

三、教学准备:

- 教具:多媒体课件、直尺(带有毫米刻度)、彩色纸条、小木棒、练习本等。

- 学具:每人一把带有毫米刻度的直尺、作业纸、彩笔等。

四、教学过程:

1. 情境导入(5分钟)

教师出示一张邮票、一枚硬币、一根铅笔等物品,提问:“这些物品的长度是不是都比1厘米还要短?我们怎么来表示它们的长度呢?”

引导学生思考,引出“毫米”这个新的长度单位。

2. 新知探究(15分钟)

(1)认识毫米:

通过多媒体展示直尺,指出直尺上的每个小格代表1毫米。让学生观察并数一数1厘米之间有多少个毫米刻度,从而得出:1厘米=10毫米。

(2)建立1毫米的表象:

让学生用手势比划1毫米的长度,用手指夹住一支铅笔或一张纸,感受1毫米的厚度。教师提供不同物品,如橡皮、回形针等,让学生估计并测量它们的长度,进一步巩固对毫米的认识。

(3)实际测量活动:

分组进行测量比赛,每组选取3件物品,用直尺测量其长度,记录时要求用“毫米”作单位,并与其他组比较结果。

3. 巩固练习(10分钟)

(1)判断题:

① 1厘米等于10毫米。(√)

② 1毫米比1厘米长。(×)

③ 测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毫米表示。(√)

(2)填空练习:

① 5厘米 = ______毫米

② 10毫米 = ______厘米

③ 3厘米5毫米 = ______毫米

(3)选择题:

下面哪个长度最接近1毫米?

A. 一本字典的厚度

B. 一枚硬币的厚度

C. 一支铅笔的长度

4. 拓展延伸(5分钟)

教师引导学生思考: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会用到毫米?例如:手机屏幕尺寸、眼镜镜片厚度、机械零件的精确加工等。鼓励学生回家后观察身边的物品,寻找毫米的应用实例。

5. 总结与评价(5分钟)

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,强调毫米的意义和用途。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评价,表扬认真参与、积极思考的学生。

五、板书设计:

```

三年级数学《毫米的认识》

1厘米 = 10毫米

毫米是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

测量时要仔细看清楚刻度线

```

六、课后作业:

1. 用直尺测量家中3件物品的长度,用毫米作单位记录下来。

2. 完成课本第XX页的练习题。

七、教学反思:

本节课通过多种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毫米的直观概念,课堂气氛活跃,学生参与度高。在今后的教学中,可以结合更多生活实例,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毫米这一单位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