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散步课堂实录[页4](初中语文课堂实录)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,课文《散步》以其朴实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内涵,成为培养学生阅读理解与情感体验的重要文本。本节课围绕《散步》一文展开,旨在引导学生体会亲情的温暖,感悟家庭责任与生命的意义。
课堂伊始,教师通过提问“你有没有和家人一起散步的经历?”激发学生的兴趣,鼓励他们分享个人生活中的点滴回忆。这一环节不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,也为后续课文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。
接着,教师带领学生通读全文,整体感知文章内容。在阅读过程中,教师适时停顿,引导学生关注文中人物的动作、语言和心理描写,如“我”面对母亲和儿子的不同选择时的犹豫与思考,以及妻子对家庭和谐的维护。这些细节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性格与情感变化。
随后,教师组织小组讨论,围绕“为什么‘我’最终选择了走大路?”这一问题展开交流。学生们积极发言,有的认为是出于对母亲的尊重,有的则认为是出于对家庭责任的担当。通过讨论,学生逐渐认识到文章所传达的孝顺、责任与爱的主题。
在分析语言特色时,教师选取了几个典型的句子进行品读,如“她现在很听我的话,就像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。”这句话既表达了母子之间的情感纽带,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角色的转换。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其中蕴含的深意,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仿写,增强语言表达能力。
最后,教师布置了一项拓展任务: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,写一篇关于“一次难忘的散步”的短文。通过写作实践,学生将课堂所学迁移到实际生活中,进一步加深对亲情的理解与感悟。
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,注重情感体验与语言积累的结合,既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,也增强了他们对家庭与生活的热爱与责任感。通过《散步》的学习,学生不仅读懂了文字,更读懂了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