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黄庭坚传文言文翻译】黄庭坚,字鲁直,洪州分宁人。幼年聪慧,早年便有才名。其父黄庶,为当时名士,家学深厚,故庭坚自小受良好教育,博通经史,尤工于诗文书法。
少时,庭坚师从苏轼,得其真传,文章清丽,笔力遒劲,一时称誉。然其性情孤傲,不随俗流,常以直言进谏,故屡遭贬谪。宋神宗熙宁年间,因反对王安石变法,被贬为涪州(今四川涪陵)通判。虽身处逆境,仍不改其志,常以诗文自遣,抒发胸中块垒。
元丰年间,庭坚任太和县知县,政绩卓著,百姓爱戴。后又入朝为官,然因与旧党意见不合,再度遭贬。其在贬谪之地,仍不忘学问,勤于著述,尤以《山谷集》传世。其诗风独特,讲究“点铁成金”、“夺胎换骨”,主张诗歌应“以故为新”,对后世影响深远。
庭坚不仅文才出众,书法亦极负盛名,与苏轼、米芾、蔡襄并称“宋四家”。其书风遒劲有力,结构严谨,世人多以之为楷模。
晚年,庭坚虽仕途坎坷,然其精神始终未衰。尝曰:“人生如寄,何必拘于一隅。”遂以诗书自娱,终老于乡里。其一生历经起伏,然始终坚守本心,不为权势所动,堪称一代文人典范。
黄庭坚之传,非仅记其生平,更传其气节与才学,使人读之,感其风骨,叹其才华,亦思其处世之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