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《雨中登泰山》(教案教学设计(人教版七年级上册))】一、教材分析
《雨中登泰山》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散文,作者老舍。文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在雨中登泰山的经历,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人文情怀的交融。文章语言优美,情感真挚,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美,也蕴含着对人生感悟的思考。
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雨中登泰山时的情感变化,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,并学习如何通过细节描写表达内心感受。同时,通过本文的学习,培养学生热爱自然、珍惜生活的情感态度。
二、教学目标
1. 知识与能力目标:
-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,理解文章主要内容。
- 学习作者通过细致描写表现情感的写作方法。
-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。
2. 过程与方法目标:
- 通过朗读、讨论、品读等方式,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。
-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。
3.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:
- 感受大自然的壮美,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。
- 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。
三、教学重难点
- 教学重点:理解作者在雨中登泰山时的情感变化,学习其描写手法。
- 教学难点:体会作者在风雨中登泰山所体现的精神境界和人生感悟。
四、教学准备
- 教师准备:多媒体课件、相关图片、课文录音。
- 学生准备:预习课文,查找泰山的相关资料。
五、教学过程
(一)导入新课(5分钟)
教师提问:“同学们,你们有没有去过泰山?或者听说过泰山?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一篇描写泰山的文章——《雨中登泰山》,看看作者是如何在雨中感受这座名山的。”
播放一段泰山的视频或展示泰山的图片,激发学生兴趣。
(二)初读感知(10分钟)
1.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,标出生字词,初步了解文章内容。
2. 教师讲解生字词,如“氤氲”、“云雾缭绕”等。
3.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,明确作者的写作顺序。
(三)精读品析(20分钟)
1. 分段阅读,逐段分析:
- 介绍登泰山的天气情况,营造出一种神秘而略带紧张的氛围。
- 描写登山途中遇到的风雨,突出环境的艰难。
- 第三段:写登顶后的景象,表现出作者内心的震撼与感动。
- 第四段:总结全文,点明主题。
2.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风雨的句子,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。
3. 讨论:为什么作者会在雨中登泰山?他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?
(四)拓展延伸(10分钟)
1.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,讨论“风雨”在人生中的意义。
2. 鼓励学生用“我眼中的风雨”为题,写一段话,表达自己对风雨的理解。
(五)总结提升(5分钟)
教师总结课文内容,强调作者在风雨中坚持登顶的精神,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也要有迎难而上的勇气。
六、作业布置
1. 写一篇短文,描述一次你难忘的经历,要求运用细节描写。
2. 阅读老舍的其他作品,如《骆驼祥子》《茶馆》等,了解其写作风格。
七、板书设计
```
《雨中登泰山》
——老舍
一、登泰山的背景
二、风雨中的攀登
三、登顶后的感悟
四、人生启示
```
八、教学反思
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走进文本,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。在今后的教学中,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语言的品味和赏析能力,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