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2020高考化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】在高考化学考试中,“化学与生活”是一个重要的考查板块,主要涉及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、环境保护、食品安全、材料科学等方面的应用。掌握这部分内容不仅有助于提升应试能力,还能增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。
以下是对“化学与生活”相关知识点的系统梳理与归纳,帮助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,高效备考。
一、常见物质的用途与性质
1. 水(H₂O)
- 是生命之源,也是最常用的溶剂。
- 在日常生活中用于清洁、烹饪、调节体温等。
- 水的硬度与软化:硬水中含有较多的Ca²⁺、Mg²⁺,可通过煮沸或使用离子交换树脂进行软化。
2. 食盐(NaCl)
- 用于调味、食品保存、工业制氯气和氢氧化钠等。
- 食盐中添加碘(如碘酸钾)可预防甲状腺肿大。
3. 小苏打(NaHCO₃)
- 常用于烘焙,作为发酵剂。
- 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,与胃酸(HCl)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。
4. 活性炭
- 具有吸附性,常用于净水、防毒面具、空气净化等。
5. 酒精(C₂H₅OH)
- 医疗上用于消毒,75%浓度杀菌效果最佳。
- 工业上可用作溶剂或燃料。
二、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
1. 燃烧与氧化反应
- 燃烧是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,释放出热量和光。
- 如木材燃烧、天然气燃烧等。
2. 金属锈蚀
- 铁在潮湿环境中易生锈,是铁与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。
- 防止锈蚀的方法包括涂油、电镀、制成不锈钢等。
3. 食物腐败
- 微生物分解有机物导致食物变质。
- 低温、干燥、真空包装等方式可以延缓腐败过程。
4. 塑料污染
- 塑料难以降解,长期堆积造成环境污染。
- 推广可降解塑料、垃圾分类是解决污染的重要措施。
三、化学与健康
1. 营养素与人体健康
- 碳水化合物、蛋白质、脂肪、维生素、矿物质等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。
- 缺乏某种元素可能导致疾病,如缺铁贫血、缺钙骨质疏松等。
2. 药物与化学
- 药物多为有机化合物,如阿司匹林(乙酰水杨酸)具有抗炎、镇痛作用。
- 使用药物时需注意剂量与禁忌,避免滥用。
3. 食品安全
- 食品添加剂如色素、防腐剂、甜味剂等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。
- 防止重金属污染、农药残留、非法添加物等。
四、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
1. 空气污染与治理
- 主要污染物包括SO₂、NO₂、PM2.5、CO等。
- 减少污染的方法有使用清洁能源、安装净化设备、加强排放监管等。
2. 水污染与处理
- 工业废水、农业化肥、生活污水是主要污染源。
- 常见的污水处理方法包括物理法、化学法、生物法等。
3. 固体废弃物处理
- 垃圾分类、回收利用、焚烧发电等是有效的处理方式。
- 推行“减量化、资源化、无害化”原则。
4. 绿色化学理念
- 强调从源头减少污染,提高原子利用率,使用无毒或低毒原料。
- 如开发可降解材料、推广清洁能源等。
五、材料科学与化学
1. 金属材料
- 钢铁、铝合金、铜等广泛应用于建筑、交通、电子等领域。
- 合金性能优于纯金属,如不锈钢耐腐蚀、铝合金轻质高强。
2. 非金属材料
- 塑料、陶瓷、玻璃、橡胶等在生活中随处可见。
- 如聚乙烯用于包装袋,硅酸盐用于制造玻璃。
3. 新型材料
- 纳米材料、石墨烯、高分子材料等在科技发展中起重要作用。
- 这些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,推动了多个领域的进步。
六、高考常见题型与答题技巧
1. 选择题
- 注重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,如物质的性质、用途、反应方程式等。
- 注意关键词,如“正确”、“错误”、“不属于”等。
2. 填空题
- 需写出正确的化学式、名称或反应条件。
- 注意书写规范,如元素符号大小写、化学式书写顺序等。
3. 简答题
- 需结合生活实例解释化学原理,如“为什么用小苏打做馒头?”
- 答案要简洁明了,逻辑清晰。
4. 实验题
- 考查实验操作、现象分析和结论推导。
- 复习常见实验装置及反应原理,如制取氧气、二氧化碳等。
结语
“化学与生活”不仅是高考的重要考点,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知识。通过系统学习和理解这些内容,不仅可以提高考试成绩,还能培养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。希望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注重积累、勤于思考,最终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!
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