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综合资讯 > 精选范文 >

苏轼《赵清献公神道碑》原文及翻译

2025-08-02 18:27:20

问题描述:

苏轼《赵清献公神道碑》原文及翻译,这个怎么处理啊?求快回复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8-02 18:27:20

苏轼《赵清献公神道碑》原文及翻译】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,苏轼不仅是伟大的诗人、散文家,也是一位极具责任感的文人。他不仅在诗词文章中展现出卓越的才华,还在历史人物的记述中体现出深刻的历史洞察力与人文关怀。其中,《赵清献公神道碑》便是他为北宋名臣赵抃(字阅道)所撰的一篇碑文,既是对赵抃生平事迹的记载,也是对其人格风范的高度评价。

一、原文

赵清献公者,姓赵氏,名抃,字阅道,杭州人也。少孤,力学,有大志。登进士第,历任中外,官至参知政事。性简静寡言,居官以清廉著称,民皆爱之。

初为成都府推官,时蜀地多盗,公治之甚严,而民不怨。后知谏院,数上疏论事,言辞恳切,朝廷嘉之。仁宗皇帝尝曰:“赵某可谓贤矣。”

出知杭州,时岁大饥,公赈济有方,民赖以活。又修西湖,导水入城,民至今赖之。其治政之道,宽而有节,严而不苛,故人称为“清献”。

晚年以疾告老,退居于杭,卒年七十七。朝廷赠太师,谥曰“清献”。天下闻之,莫不哀之。

二、译文

赵清献公,姓赵,名抃,字阅道,是杭州人。少年时父母双亡,但他勤奋学习,胸怀大志。后来考中进士,先后在朝廷内外任职,最终官至参知政事。他性格沉稳寡言,做官清正廉洁,深受百姓爱戴。

最初担任成都府的推官时,蜀地盗贼横行,赵抃治理非常严格,但百姓并不怨恨他。后来担任谏院官员,多次上书议论朝政,言辞恳切,得到朝廷的赞赏。宋仁宗曾说:“赵抃真是一位贤能之人。”

后来他被任命为杭州知州,当时正值大灾荒,赵抃采取有效的赈济措施,使百姓得以生存。他还主持修建西湖,引水入城,百姓至今受益。他的治政方式宽厚而有分寸,严厉而不失仁慈,因此人们称他为“清献”。

晚年因病请求退休,回到杭州居住,享年七十七岁。朝廷追赠他为太师,谥号“清献”。天下人听到他的死讯,无不感到悲痛。

三、结语

苏轼在《赵清献公神道碑》中,不仅记录了赵抃一生的功绩,更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一位清廉正直、德才兼备的士大夫形象。这篇文章不仅是对一位历史人物的纪念,更是对理想政治人格的一种颂扬。苏轼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敏锐的历史眼光,将赵抃的事迹写得生动感人,令人敬仰。

读此文,不仅可了解宋代士大夫的精神风貌,更能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中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”的儒家精神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