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节分端午自谁言全诗意思】“节分端午自谁言”出自唐代诗人文秀的《端午》,全诗为:
> 节分端午自谁言,万古传闻为屈原。
> 堪笑楚江空渺渺,不能洗得直臣冤。
这首诗是作者在端午节时所作,借端午节的由来表达了对爱国忠臣屈原的深切怀念与不平之愤。
首先,“节分端午自谁言”一句,意思是说:端午节的起源是谁说的呢?这句诗表面上是在问端午节的来历,实际上却暗含着一种历史的追问和感慨。端午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,但它的真正来源却并非人人知晓,尤其是在古代,许多习俗和传说都是口耳相传,缺乏明确的史料记载。
接下来,“万古传闻为屈原”,点明了端午节的由来与屈原密切相关。据传,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楚国大夫,因忠诚正直而遭谗言陷害,最终投汨罗江自尽。后人为了纪念他,便在每年的五月初五举行祭祀活动,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端午节。因此,这首诗强调了端午节与屈原之间的深厚联系。
第三句“堪笑楚江空渺渺”,则是对屈原悲剧命运的一种感叹。楚江虽然广阔无边,却无法承载屈原的忠魂,也无法洗去他的冤屈。这里既有对自然景象的描写,也寄托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同情与哀思。
最后一句“不能洗得直臣冤”,进一步深化了主题。诗人认为,即使江水再深、再广,也无法洗净屈原这位忠诚之臣的冤屈。这句话不仅表达了对屈原遭遇的不平,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公正性的思考。
整首诗语言简练,情感真挚,通过对端午节由来的回顾,抒发了对忠臣的敬仰和对历史不公的感慨。它不仅是对传统节日的解读,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弘扬。
在今天,我们过端午节,除了吃粽子、赛龙舟等习俗外,更应铭记屈原的精神——忠诚、正直、爱国。这首诗提醒我们,节日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庆祝,更是对历史与文化的深刻反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