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流莺(李商隐作品)原文、翻译及赏析】《流莺》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,虽篇幅短小,却意境深远,情感细腻。全诗以“流莺”为题,借物抒怀,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漂泊、仕途坎坷的感慨与无奈。
原文:
流莺
李商隐
流莺已惯谙新语,
犹向残花不肯休。
一树桃花春寂寂,
几声莺语晚悠悠。
翻译:
流莺早已习惯了新的言语,
依然在凋零的花间不肯离去。
一树桃花在春日中静静开放,
几声莺鸣在傍晚时分悠然回荡。
赏析:
这首诗看似写景,实则寓情于景,借“流莺”的意象表达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执着。李商隐一生仕途不顺,屡遭贬谪,内心充满忧郁与感伤。诗中“流莺”象征着诗人自己——虽身处逆境,仍不愿放弃希望,依旧在风尘中徘徊,寻找属于自己的声音。
首句“流莺已惯谙新语”,表面上写莺鸟已经适应了新的环境和语言,实则暗喻诗人虽屡经挫折,却已学会在不同的境遇中生存与适应。次句“犹向残花不肯休”,则表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,即使面对落花凋零的景象,也不愿轻易放弃,仍要继续歌唱。
后两句描绘出一幅春日黄昏的静谧画面,“一树桃花春寂寂”渲染出一种孤寂、冷清的氛围,而“几声莺语晚悠悠”则通过声音的点缀,增添了几分生机与希望。这种动静结合的描写,使得整首诗既富有画面感,又充满情感张力。
结语:
《流莺》虽短,却蕴含深意。李商隐以自然之物寄托情怀,将个人的命运与自然的变化巧妙融合,展现出一位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。这首诗不仅体现了李商隐诗歌的艺术魅力,也让人感受到他那颗在风雨中依然坚持飞翔的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