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四年级语文上听课记录(5页)】第一课时:《观潮》
授课教师:李老师
授课时间:2025年3月10日
授课班级:四年级二班
本节课讲授的是课文《观潮》,是一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优美散文。李老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教学手段,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丽景象。
课堂开始,李老师以一段视频导入,播放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场面,激发了学生的兴趣。接着,她带领学生朗读课文,重点讲解“潮来前、潮来时、潮头过后”的三个阶段,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结构。
在字词教学中,李老师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,如“屹立”、“横贯”、“山崩地裂”等词语,并结合图片进行解释,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其含义。随后,她组织学生分组讨论,分享自己对文中描写手法的感受,鼓励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象。
最后,李老师布置了小练笔任务,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描写方式,写一段自己见过的自然景观,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。
第二课时:《雅鲁藏布大峡谷》
授课教师:王老师
授课时间:2025年3月12日
授课班级:四年级一班
本节课学习的是《雅鲁藏布大峡谷》,是一篇介绍我国著名自然奇观的文章。王老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大峡谷的实景图片,让学生直观感受其壮丽与神秘。
课堂伊始,王老师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,然后引入新课。她通过提问的方式,引导学生思考:“你了解哪些世界著名的自然景观?”从而引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。
在阅读过程中,王老师特别关注学生的朗读能力,强调语速、语气和情感的表达。她还设计了小组合作学习环节,让学生查找资料,了解大峡谷的地理环境、气候特点以及生态资源,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。
课堂结束前,王老师布置了一项拓展作业,要求学生搜集更多关于我国自然景观的信息,并准备下节课的分享交流。
第三课时:《鸟的天堂》
授课教师:张老师
授课时间:2025年3月15日
授课班级:四年级三班
《鸟的天堂》是一篇描写自然风光和动物生活的优美散文。张老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讲解,带领学生走进作者笔下的那片“鸟的天堂”。
课堂一开始,张老师播放了一段关于小鸟栖息地的音频,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氛围。随后,她引导学生通读全文,找出文中的关键句子,并分析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表现出鸟儿的自由与欢乐。
在讲解过程中,张老师注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,从最初的“没有一只鸟”,到后来的“鸟的天堂”,层层递进,让学生感受到文字背后的情感力量。
为了增强学生的参与感,张老师组织了一场“我眼中的鸟的天堂”主题演讲活动,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,锻炼口语表达能力。
第四课时:《火烧云》
授课教师:赵老师
授课时间:2025年3月17日
授课班级:四年级四班
《火烧云》是一篇描写自然现象的短文,语言优美,富有画面感。赵老师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,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。
课堂中,赵老师首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,注意语音语调的正确性。接着,她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:“火烧云的颜色有哪些?它是怎么变化的?”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看到的景象。
在分析课文时,赵老师重点讲解了比喻、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,帮助学生提升文学鉴赏能力。她还设计了一个“我画火烧云”的实践活动,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绘制图画,加深对文本的理解。
最后,赵老师布置了阅读拓展任务,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描写自然现象的文章,拓宽阅读视野。
第五课时:复习与总结
授课教师:全体语文教师
授课时间:2025年3月20日
授课班级:各年级四年级班级
本节课是对前几篇课文的综合复习与总结。各班语文教师根据各自的教学进度,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复习活动。
有的班级进行了课文背诵比赛,有的班级开展了小组讨论,总结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色。还有的班级进行了随堂测试,检查学生对字词、句式和阅读理解的掌握情况。
在课堂结尾,教师们鼓励学生整理笔记,归纳知识点,并提醒他们做好课后复习,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。
听课反思:
通过本次听课活动,我深刻体会到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,更是对学生语言能力、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全面培养。教师们在教学中注重学生主体地位,善于调动课堂气氛,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主动学习、积极思考。同时,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也让我受益匪浅,今后将在自己的教学中加以借鉴与实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