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《掌声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】一、教学目标:
1. 理解课文内容,体会人物情感变化,感受掌声背后的意义。
2. 品读重点语句,学习通过语言、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心理的方法。
3.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、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,增强集体意识。
二、教学重难点:
- 重点:理解小英前后的变化,体会掌声带给她的鼓励和温暖。
- 难点: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,感悟“掌声”所蕴含的深刻意义。
三、教学过程:
(一)复习导入(5分钟)
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第一课时内容,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忆课文主要情节:
- 小英一开始是一个怎样的孩子?
- 后来她发生了什么变化?
- 是什么让她发生了改变?
学生自由发言后,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:“掌声”。
(二)品读课文,深入理解(20分钟)
1. 教师出示课文片段:“第一次掌声响起时,小英流下了眼泪。”
引导学生思考:为什么小英会流泪?这说明了什么?
2. 分组讨论:“第二次掌声响起时,小英微笑了。”
学生结合上下文分析,理解掌声对小英的鼓励作用。
3. 指导朗读:教师示范朗读关键段落,学生模仿,体会情感变化。
4. 课堂小结:掌声不仅是一种声音,更是一种力量,它能给予人勇气与希望。
(三)拓展延伸,情感升华(10分钟)
1. 教师提问:在生活中,你是否也收到过别人的掌声?那是什么时候?
2. 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,教师适时引导,让学生明白:每一个人都需要鼓励,每一次掌声都可能带来改变。
3. 情感教育: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他人,懂得尊重与鼓励的重要性。
(四)巩固练习(5分钟)
完成课后练习题,如填空、选择题等,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。
(五)作业布置(2分钟)
1. 写一篇短文,描述一次你受到别人鼓励的经历,并说说它对你有什么影响。
2. 朗读课文,体会人物情感变化。
四、板书设计:
```
掌声
↓
小英的变化
↓
掌声的力量
↓
鼓励与尊重
```
五、教学反思(简要):
本节课以情感体验为主线,通过品读、讨论、分享等方式,引导学生走进文本,理解人物心理变化。同时,注重情感教育,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。在今后的教学中,应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表达,鼓励他们用语言传递温暖与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