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班科学教案空气的压力】一、活动目标:
1. 通过实验观察,初步感知空气具有压力的特性。
2.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。
3.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。
二、活动准备:
- 塑料瓶(带盖)
- 气球
- 水盆或水桶
- 纸巾若干
- 小木棍或吸管
- 记录纸和彩笔
三、活动过程:
1. 导入环节:猜谜语
教师出示一个气球,问:“小朋友,这个东西可以吹起来,也能被压扁,它是什么?”引导幼儿说出“气球”,并引出空气的话题。
2. 实验一:气球的“力量”
教师演示:将一个气球吹起来后放在塑料瓶口上,然后用手按压瓶身。提问:“当瓶子被压的时候,气球会有什么变化?”
引导幼儿观察,发现气球被“推”进瓶子里。教师解释:空气有压力,当我们挤压瓶子时,空气被压缩,压力增大,把气球压进去。
3. 实验二:水中的气球
将气球吹大后放入水中,观察气球的变化。提问:“为什么气球在水里会变小?”
引导幼儿思考:水对气球有压力,而空气也有压力,两者相互作用,导致气球体积变化。
4. 实验三:纸巾不湿的秘密
将纸巾团成小球,放进塑料瓶中,然后盖紧瓶盖,将瓶子倒置放入水盆中。观察纸巾是否会被水打湿。
幼儿发现纸巾没有湿,教师引导他们讨论原因:因为空气有压力,阻止了水进入瓶内。
5. 分组操作与记录
幼儿分组进行实验,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感受空气的压力,如用吸管吹气球、用木棍压瓶子等,并用图画或符号记录自己的发现。
四、延伸活动:
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做“气球火箭”小游戏,进一步体会空气压力的作用。
五、活动反思:
本次活动通过多种实验形式,帮助幼儿直观地感受到空气的压力。在操作过程中,孩子们表现出浓厚的兴趣,能够积极思考并表达自己的想法。今后可结合更多生活中的实例,帮助幼儿建立科学概念。
六、注意事项:
-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,避免气球爆裂伤眼。
- 鼓励幼儿大胆尝试,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。
备注: 本教案根据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设计,注重实践操作与感官体验,旨在激发幼儿的科学兴趣和探究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