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《公无渡河》原文及翻译】《公无渡河》是一首具有浓厚历史背景和悲剧色彩的古诗,相传为汉代乐府诗之一,最早见于《乐府诗集》。这首诗讲述了一位白发老者不顾劝阻执意渡河,最终溺水而亡的故事,寓意深刻,情感悲怆,常被用来警示人们要知难而退、珍惜生命。
原文如下:
公无渡河,
公竟渡河!
堕河而死,
其奈公何!
译文解析:
“公无渡河”——您不要渡过这条河。
“公竟渡河”——您却还是渡过了这条河。
“堕河而死”——结果掉进河里死了。
“其奈公何”——我们又能拿您怎么办呢?
这首短小精悍的诗,语言简洁有力,通过重复与对比的手法,强化了情节的冲突与人物的命运。诗中“公”是一个固执、倔强的人物形象,他明知危险却依然选择冒险,最终导致悲剧发生。这种行为在古代社会常被视为不理智的表现,因此诗中也隐含着对盲目坚持的批评。
此外,《公无渡河》也被后人赋予了更多象征意义。有人认为它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个体与命运之间的对抗,也有人将其看作是对理想主义者的哀悼。无论从哪个角度解读,这首诗都因其深沉的情感和强烈的画面感,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。
结语:
《公无渡河》虽篇幅短小,但意蕴深远。它不仅是一则寓言故事,更是一种人生哲理的体现。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也常常面临类似的选择:是顺从劝告、谨慎行事,还是坚持己见、一往无前?这首诗提醒我们,在追求目标的同时,也要懂得权衡利弊,避免因一时冲动而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