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《实际问题与方程1》数学教案】一、教学目标:
1. 理解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表达方式,能将文字描述转化为数学表达式。
2. 掌握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。
3.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、抽象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4. 激发学生对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兴趣。
二、教学重点与难点:
- 重点: 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提取关键信息,建立正确的方程模型。
- 难点: 正确识别等量关系,合理设未知数并正确列出方程。
三、教学准备:
- 教师准备:多媒体课件、相关例题、练习题。
- 学生准备:课本、练习本、笔。
四、教学过程:
1. 情境导入(5分钟)
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小例子引入课题:
“小明去超市买了一些苹果和橘子,总共花了18元。已知苹果每千克5元,橘子每千克3元,他买了2千克苹果,那么他买了多少千克橘子?”
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,并引出“方程”的概念。
2. 新知讲解(15分钟)
(1)什么是实际问题与方程?
实际问题是指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需要计算或推理的问题,而方程则是用来表示这些问题中数量关系的数学工具。
(2)列方程的步骤:
- 第一步:审题——仔细阅读题目,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。
- 第二步:设未知数——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变量表示未知量。
- 第三步:找等量关系——找出题目中隐含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。
- 第四步:列方程——将等量关系用数学符号表示出来。
- 第五步:解方程——求出未知数的值。
- 第六步:检验与答题——验证结果是否符合题意,并写出答案。
(3)举例说明:
题目:“一个数的两倍加上5等于15,求这个数。”
- 审题:已知一个数的两倍加5等于15,求这个数。
- 设未知数:设这个数为x。
- 找等量关系:两倍的x加上5等于15。
- 列方程:2x + 5 = 15
- 解方程:2x = 10 → x = 5
- 检验:2×5 + 5 = 10 + 5 = 15,符合题意。
- 答案:这个数是5。
3. 合作探究(10分钟)
将学生分成小组,完成以下题目:
题目:“小红有若干张邮票,如果她再集齐12张,就正好是60张。她现在有多少张邮票?”
引导学生讨论并尝试列出方程,教师巡视指导。
4. 巩固练习(10分钟)
出示几道基础练习题,如:
- 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大7,它们的和是23,求这两个数。
- 小明家有鸡和兔共10只,腿共有28条,问鸡和兔各有多少只?
鼓励学生独立完成,并邀请几位学生上台展示解题过程。
5. 总结提升(5分钟)
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,强调:
- 实际问题中要准确理解题意。
- 正确设立未知数,找到等量关系是关键。
- 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。
五、作业布置:
1. 完成课本第35页的练习题1、2、3。
2. 自己编一道实际问题,并列出对应的方程。
六、板书设计:
```
《实际问题与方程1》
一、列方程的步骤:
1. 审题
2. 设未知数
3. 找等量关系
4. 列方程
5. 解方程
6. 检验与答题
二、例题解析:
题目:一个数的两倍加5等于15,求这个数。
解:设这个数为x,则2x + 5 = 15 → x = 5
```
七、教学反思(课后填写):
教师根据课堂情况,记录学生的参与度、理解程度及教学效果,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