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辅导记录表】学生姓名:李明(化名)
性别:男
年龄:14岁
年级:初二
班级:2班
辅导时间:2025年3月5日
辅导地点:学校心理咨询室
辅导教师:张老师
一、基本情况
李明同学是初二的学生,平时性格较为内向,与同学交往较少,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,成绩处于中等偏下水平。近期出现情绪波动较大,常表现为焦虑、烦躁,甚至在课间与同学发生小摩擦。家长反映他在家中也表现出情绪低落,不愿与家人沟通。
二、主要问题表现
1. 情绪方面:近期频繁出现焦虑情绪,容易因小事发脾气,情绪起伏大。
2. 人际交往:与同学关系较为疏远,缺乏有效的沟通方式,偶尔会因误解而产生冲突。
3. 学习态度: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,作业完成质量不高,对学习缺乏兴趣。
4. 家庭因素:父母工作较忙,陪伴时间较少,家庭沟通不够深入。
三、辅导过程
本次辅导以倾听为主,引导李明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。通过开放式提问,了解他近期的情绪来源。他提到最近因一次考试失利感到压力很大,担心被同学嘲笑,同时觉得自己在家庭中得不到足够的理解和支持。
在交谈过程中,李明逐渐放松,开始愿意分享自己的困扰。辅导教师给予积极反馈,并帮助他认识到自己的情绪是正常的,鼓励他尝试用更健康的方式处理压力。
此外,建议李明尝试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,逐步提升自信心;同时建议家长多关注他的情绪变化,加强亲子沟通。
四、辅导效果
经过本次辅导,李明的情绪有所缓解,表示愿意尝试改变现状。他表示希望今后能有更多机会与老师或同学交流,减少孤独感。
五、后续建议
1. 建议定期进行心理辅导,持续关注其情绪变化。
2. 鼓励李明参与班级活动,增强集体归属感。
3. 家长应加强与孩子的沟通,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。
4. 教师可在课堂上给予更多关注,帮助其建立自信。
六、辅导教师反思
此次辅导让我意识到,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往往并非单一因素造成,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。作为教育工作者,除了关注学业,更要重视学生的心理成长。未来应更加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信任建立,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成长中的挑战。
记录人:张老师
记录时间:2025年3月5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