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辛弃疾《水调歌头(middot及盟鸥》原文及翻译赏析)】辛弃疾《水调歌头·盟鸥》原文及翻译赏析
在南宋词坛上,辛弃疾是一位极具个性与才华的词人。他的作品常常充满了豪迈气概和深沉情感,既有对国家命运的关切,也有对个人理想的执着追求。《水调歌头·盟鸥》便是他众多作品中的一篇佳作,借“盟鸥”之题,抒发了他对自由、归隐与人生真谛的深刻思考。
一、原文
> 水调歌头·盟鸥
>
> 带湖吾甚爱,千丈翠奁开。
> 六月二十七日,天风吹雨,小阁晚凉来。
> 花底清歌,酒边红袖,笑语隔烟埃。
> 欢意似江流,不尽还来。
>
> 青山意气,争似少年时?
> 且尽杯中酒,莫问功名事。
> 看取江山,依旧风流,谁识此心哀?
> 休问人间,何处是归来?
二、翻译
这首词描绘了作者在带湖边的闲适生活,表达了他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与对世俗功名的淡泊之情。
- “带湖吾甚爱,千丈翠奁开。”:我非常喜爱带湖,那里的山水如一面碧绿的镜子般展开。
- “六月二十七日,天风吹雨,小阁晚凉来。”:六月二十七日那天,天风送雨,傍晚时分,小楼中感到一丝凉意。
- “花底清歌,酒边红袖,笑语隔烟埃。”:在花丛中轻声歌唱,酒席间有美人相伴,欢笑声隔着轻烟飘荡。
- “欢意似江流,不尽还来。”:快乐如同江水一般,源源不绝地涌来。
- “青山意气,争似少年时?”:青山依旧充满生气,难道还能比得上少年时的心境吗?
- “且尽杯中酒,莫问功名事。”:暂且饮尽杯中的酒,不要再追问功名之事。
- “看取江山,依旧风流,谁识此心哀?”:看看这江山依旧美丽,谁又能理解我内心的忧愁?
- “休问人间,何处是归来?”:别再问世间何处才是归宿。
三、赏析
《水调歌头·盟鸥》虽以“盟鸥”为题,但并非单纯写景或咏物,而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,表达出词人内心深处的矛盾与感慨。
1. 自然与人生的交融
词中描绘的带湖风光,清新秀丽,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。然而,这种宁静之中却隐藏着词人对现实的无奈与失落。他虽身处美景之中,却无法真正忘却心中的忧思。
2. 对功名的淡泊
“且尽杯中酒,莫问功名事”一句,表现出辛弃疾对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。他曾多次参与北伐,渴望收复中原,但最终壮志未酬,只能寄情山水,寻求心灵的慰藉。
3. 对自我与时代的反思
“青山意气,争似少年时?”一句,透露出词人对年华易逝、理想难酬的感叹。而“谁识此心哀?”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独与迷茫的情绪。
4. 结尾的哲理性思考
最后两句“休问人间,何处是归来?”不仅是对现实的否定,也体现了词人对人生归宿的深刻思考。他似乎在问:在这个纷扰的世界里,真正的归宿究竟在哪里?
四、结语
《水调歌头·盟鸥》是一首融合了自然之美与人生哲理的词作。它不仅展现了辛弃疾对自然的热爱,也反映了他在仕途失意后的心理状态。整首词语言优美,意境深远,情感真挚,是辛弃疾词作中不可多得的佳篇。读之令人回味无穷,感受到一位爱国词人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与坚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