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大班语言《家》教案】一、活动名称:
大班语言《家》
二、活动目标:
1. 引导幼儿理解“家”的概念,感受家庭的温暖与重要性。
2. 鼓励幼儿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“家”的认识和情感。
3.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,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。
三、活动准备:
1. 图片若干(如:家庭成员、家庭生活场景等)
2. 一些关于“家”的绘本或故事书
3. 彩色纸、画笔、胶水等手工材料
4. 背景音乐(轻柔温馨的音乐)
四、活动过程:
1. 导入环节(5分钟)
教师播放一段轻柔的音乐,引导幼儿闭上眼睛,想象自己在温暖的家里。
提问:“你们有没有想过,什么是‘家’?你每天在哪里度过快乐的时间?”
鼓励幼儿自由发言,分享他们对“家”的初步认识。
2. 故事讲述(8分钟)
教师讲述一个简短的故事《小熊的家》,内容围绕小熊寻找自己的家展开,帮助幼儿理解“家”不仅是居住的地方,更是充满爱与温暖的地方。
在讲故事的过程中,适时提问:“你觉得小熊为什么最后会回到自己的家?”“如果你是小熊,你会怎么做?”
3. 讨论与交流(7分钟)
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,每人轮流说说自己眼中的“家”是什么样子的。
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提示词,如“爸爸”、“妈妈”、“弟弟”、“妹妹”、“沙发”、“电视”等,帮助幼儿更具体地描述。
4. 手工制作(10分钟)
请幼儿用提供的材料制作“我的家”。可以是绘画形式,也可以是拼贴画,鼓励幼儿发挥创意,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家。
完成后,邀请几位幼儿展示作品,并简单介绍自己的“家”。
5. 总结与延伸(5分钟)
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内容,强调“家”是每个人最温暖的港湾。
鼓励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聊聊“我们的家”,并把今天的画带回家给家人看。
五、活动延伸:
1. 在语言区投放有关“家”的图书,供幼儿自主阅读。
2. 开展“我爱我家”主题墙,展示幼儿的作品和照片。
3. 鼓励家长参与,开展亲子活动,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。
六、活动反思:
本次语言活动通过故事、讨论和手工等多种形式,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“家”的意义。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,表达欲望强烈,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。今后可结合更多生活化的情境,进一步丰富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。
注:本教案为原创内容,根据教学实际灵活调整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