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曹伯启子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诗词阅读及答案】《子规》是元代诗人曹伯启创作的一首借景抒情的诗作,通过对子规鸟的描写,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漂泊的感慨。这首诗语言凝练、意境深远,是古典诗词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。
一、原文
《子规》
曹伯启
蜀魄曾闻啼夜月,
楚魂犹自泣秋风。
声声似诉离愁苦,
一树斜阳落影空。
二、译文
曾经听闻子规在夜里啼叫,
它那凄凉的声音仿佛还在秋风中哭泣。
一声声像是在诉说离别的忧愁,
满树的斜阳下,只留下空荡的影子。
三、赏析
这首诗以“子规”为意象,借其悲鸣之声,寄托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思乡之情与人生无常的感叹。
首句“蜀魄曾闻啼夜月”,点明子规又名“蜀魄”,传说为古蜀国望帝死后所化,常在夜间啼叫,声音凄厉,令人动容。这里用“曾闻”二字,表达出诗人对这种声音的熟悉与怀念。
次句“楚魂犹自泣秋风”,则进一步渲染了子规的哀婉情绪。“楚魂”指屈原,古人常将子规与楚地文化联系在一起,赋予其更深的文化内涵。秋风萧瑟,子规啼血,更添几分苍凉。
后两句“声声似诉离愁苦,一树斜阳落影空”,则直接点明主题:子规的啼叫仿佛在诉说着离别的愁绪,而夕阳下的空影,则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。
整首诗情景交融,情感深沉,语言简练却富有感染力,展现了曹伯启高超的艺术造诣。
四、阅读理解题参考答案
1. “蜀魄”指的是什么?有何象征意义?
答:“蜀魄”即子规鸟,象征着思乡、离愁与亡国之痛。古代有“望帝啼鹃”的传说,故常用来寄托游子的哀思。
2. 诗中“楚魂”一词有何作用?
答:“楚魂”与“蜀魄”相呼应,增强了诗歌的历史文化厚重感,也暗示了诗人对故土的深切眷恋。
3. “一树斜阳落影空”一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?
答:这句描绘了黄昏时分,阳光斜照,树影斑驳,却显得空旷冷清,营造出一种孤独、寂寞的氛围,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惆怅。
4.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?
答:全诗通过子规的啼叫,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、对人生漂泊的感慨,以及面对自然景象时的无限惆怅。
五、结语
曹伯启的《子规》不仅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佳作,更是一首充满文化底蕴与情感深度的诗篇。它让我们在欣赏古典文学之美时,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那份深情与孤寂。对于学习古诗词的学生而言,这首诗具有极高的鉴赏价值和学习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