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先秦古诗:小雅(middot及鹿鸣)】《小雅·鹿鸣》是《诗经》中一首极具代表性的作品,属于“小雅”部分。它不仅是一首描写宴饮之乐的诗篇,更承载着古代社会对礼仪、友情与君臣关系的深刻理解。全诗语言质朴自然,情感真挚,展现了先秦时期人们在欢聚时所表达的真诚与美好。
原诗如下:
> 吾我周官,于以采薇。
> 我心忧矣,我心伤矣。
> 有酒湑我,有肉盈盘。
> 燕乐嘉宾,以叙其欢。
不过,实际上《小雅·鹿鸣》的原文更为完整,包括以下几章:
> 第一章
> 鹿鸣呦呦,食野之苹。
> 我有嘉宾,鼓瑟吹笙。
> 吹笙鼓簧,承筐是将。
> 人之好我,示我周行。
> 第二章
> 鹿鸣呦呦,食野之蒿。
> 我有嘉宾,德音孔昭。
> 视民不佻,君子是则是效。
> 第三章
> 鹿鸣呦呦,食野之芩。
> 我有嘉宾,鼓瑟鼓琴。
> 聪明睿知,好是懿德。
> 人之好我,示我周行。
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宴饮图景:群鹿在野外悠然吃草,主人热情款待宾客,奏乐饮酒,气氛融洽。诗中通过“鹿鸣”的意象,象征着和谐与美好,也寓意着宾主之间的深厚情谊。
从内容来看,《小雅·鹿鸣》不仅是对宴会场景的描绘,更是对礼乐文化的体现。古人重视礼仪,尤其在宴会上,音乐、饮食、言谈皆有讲究。诗中提到的“鼓瑟吹笙”、“鼓瑟鼓琴”,说明音乐在当时的重要地位,而“德音孔昭”则强调了品德的重要性。
此外,“人之好我,示我周行”一句,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真诚的感激之情,也暗示了人际关系中的相互尊重与信任。这种思想在后世的文学和文化中得到了延续和发展。
总体而言,《小雅·鹿鸣》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歌,更是一部反映先秦社会风貌与价值观的作品。它以其朴素的语言、丰富的意象和深厚的情感,成为中华文化中不可忽视的经典之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