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玲玲的画教学设计】一、教学目标:
1. 知识与技能:通过学习课文《玲玲的画》,理解故事内容,掌握生字词,能够正确、流利地朗读课文。
2. 过程与方法:通过情境创设、角色扮演、小组合作等方式,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情感和故事情节。
3.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:体会玲玲在遇到困难时的坚持与智慧,培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。
二、教学重点:
- 理解课文内容,把握玲玲的心理变化。
- 学习生字词,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。
三、教学难点:
- 感悟玲玲面对挫折时的态度,体会“只要肯动脑筋,坏事也能变成好事”的道理。
四、教学准备:
- 课文《玲玲的画》PPT课件
- 生字卡片
- 绘画工具(彩笔、纸张等)
- 角色扮演服装或道具
五、教学过程:
1. 导入新课(5分钟)
教师出示一幅画,提问:“这幅画漂亮吗?如果它被弄坏了,你会怎么办?”引发学生思考。接着引入课题《玲玲的画》,激发学生的兴趣。
2. 初读课文,整体感知(10分钟)
-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,标出生字词。
- 教师播放课文录音,学生跟读。
- 提问:故事讲了谁?发生了什么事?
3. 精读课文,理解内容(15分钟)
- 分段讲解课文,结合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情节发展。
- 引导学生找出玲玲在画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,以及她是如何解决的。
- 讨论:你认为玲玲是个怎样的孩子?为什么?
4. 角色扮演,体验情感(10分钟)
-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,分别扮演玲玲、爸爸、邻居等角色。
- 通过表演,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。
5. 拓展延伸,联系生活(10分钟)
- 提问:在生活中,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问题?你是怎么解决的?
-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,教师适时引导,强调积极面对困难的重要性。
6. 小结与作业(5分钟)
-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,强调“遇到困难不气馁”的重要性。
- 布置作业:写一篇小作文《我遇到的困难》,要求写出自己是如何克服的。
六、板书设计:
```
玲玲的画
——遇到困难,勇敢面对
玲玲:认真、聪明、乐观
爸爸:鼓励、智慧
结局:坏事变好事
```
七、教学反思:
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,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,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,同时提升了语文素养和情感体验。今后可进一步加强课堂互动,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