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综合资讯 > 精选范文 >

《爬天都峰》课堂实录片断(18页)

2025-08-11 17:29:55

问题描述:

《爬天都峰》课堂实录片断(18页),求路过的大神留个言,帮个忙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8-11 17:29:55

《爬天都峰》课堂实录片断(18页)】在语文教学中,课文《爬天都峰》以其生动的情节和深刻的寓意,成为许多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内容。以下是一段来自实际课堂的实录片段,共18页,展现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过程,以及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细节。

第一页:导入新课

教师:同学们,今天我们学习一篇非常有趣的课文——《爬天都峰》。大家知道天都峰在哪里吗?它位于哪座山?谁能说一说?

学生A:天都峰是黄山的一座山峰,非常高。

教师:很好!那你们有没有爬过山呢?爬山时有什么感受?

学生B:我爬过长城,感觉很累,但看到风景特别美。

教师:是的,爬山不仅锻炼身体,还能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。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这篇课文,看看作者是怎么描写爬天都峰的过程的。

第二页:初读课文

教师: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,注意读准字音,读通句子。同时思考一个问题: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?

(学生朗读课文,约5分钟)

教师:谁来简单说一说这篇文章讲了什么?

学生C:文章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和爸爸一起去爬天都峰,在过程中遇到了困难,但最终成功登顶的故事。

教师:非常好,这正是课文的主要内容。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课文的结构。

第三页:分段讲解

教师:课文分为几个部分?我们可以按照“起因—经过—结果”的结构来梳理。

学生D:开头是写他们要去爬天都峰,中间是爬山的过程,最后是他们成功登顶。

教师:对,这就是文章的结构。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第一段,作者是怎么描写天都峰的?

(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并分析第一段内容)

第四页:语言品味

教师:文中有一句话:“天都峰真高啊!”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?

学生E:我觉得作者很惊讶,因为天都峰很高,他没想到会这么难爬。

教师:没错,这句话不仅表现了天都峰的高,也暗示了后面爬山的困难。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段描写爬山过程的文字。

(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分析,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)

第五页:人物形象分析

教师:文中的小男孩和爸爸分别是什么样的人?他们的行为体现了哪些品质?

学生F:小男孩很勇敢,虽然很累,但他没有放弃。

学生G:爸爸很有耐心,一直鼓励儿子。

教师:是的,通过他们的对话和行动,我们可以感受到亲情的力量和坚持的重要性。

第六页:小组讨论

教师: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,讨论以下几个问题:

1. 你觉得爬天都峰的过程中最难的是什么?

2. 小男孩为什么能成功登顶?

3. 你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了什么?

(学生分组讨论,约8分钟)

第七页:小组汇报

学生H:我们认为最难的是体力和信心,因为天都峰太高了,很容易感到疲惫。

学生I:小男孩能成功是因为他有决心,并且得到了爸爸的支持。

学生J:我们学到了遇到困难不要轻易放弃,要坚持到底。

教师:大家说得都非常好,这些感悟正是这篇课文想传达给我们的道理。

第八页:拓展延伸

教师:除了课文中的故事,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爬山的名言或诗句吗?

学生K:李白有诗:“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。”

教师:非常好!这首诗也表达了攀登高峰后的豁然开朗。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也能像文中的人物一样,勇敢面对挑战。

第九页:写作练习

教师:现在,请大家以“我最难忘的一次登山”为题,写一篇短文,要求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收获。

(学生开始写作,约10分钟)

第十页:范文展示

教师:下面请几位同学朗读自己的作文,其他同学认真听,看看有没有值得学习的地方。

(学生轮流朗读,教师点评)

第十一至十八页:总结与作业布置

教师:今天我们学习了《爬天都峰》,了解了文章的内容、结构、人物形象以及情感表达。通过讨论和写作,大家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。

作业布置:

1. 复习课文,抄写生字词。

2. 完成课后练习题。

3. 写一篇读后感,题目自拟。

教师: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的精彩部分,希望大家做好预习。

结语:

这段课堂实录展示了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,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维能力。通过朗读、讨论、写作等多种方式,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,也提升了语文素养。这样的教学方式,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,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乐趣与成长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