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从军行(唐)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,孤城遥望玉门关。黄沙百】青海长云暗雪山,孤城遥望玉门关。黄沙百
在唐代的边塞诗中,王昌龄的《从军行》堪称经典之作。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边疆将士的艰苦生活与壮阔景象,展现了诗人对家国情怀的深刻理解与细腻表达。
“青海长云暗雪山”,开篇便勾勒出一幅辽阔而苍凉的画面。青海湖上空乌云密布,遮蔽了远处的雪山,仿佛天地间笼罩着一层沉重的气氛。这里的“长云”不仅是自然景象的写实,也象征着边疆战事的紧张与不安。而“暗雪山”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冷峻与荒凉,让人感受到边地的孤寂与艰难。
“孤城遥望玉门关”,接着描绘了一座孤立无援的小城,远远望去,玉门关的身影若隐若现。玉门关是古代通往西域的重要关口,也是边防重地。诗人通过“孤城”与“遥望”的对比,突出了戍边将士的孤独与坚守。他们远离家乡,守卫边疆,心中或许有对故土的思念,但更多的是对国家的责任感。
“黄沙百”,这一句虽未完,却已足够引人深思。黄沙漫天,风沙肆虐,正是边塞常见的景象。一个“百”字,或许暗示着漫长的征途、无数的磨难,也可能是“百战”之意,表达了战士们经历无数次战斗的坚韧与英勇。
整首诗虽然只有三句,但意境深远,情感真挚。它不仅描绘了边塞的自然风光,更传达了将士们的豪情壮志与忠勇精神。王昌龄用极简的语言,将边疆的苍茫与将士的坚定融为一体,令人回味无穷。
《从军行》作为一首边塞诗,不仅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,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于忠诚、责任与牺牲的理解。它不仅是文学作品,更是历史的见证,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