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四风和八项规定】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,作风建设始终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。其中,“四风”问题与“八项规定”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的关键内容,深刻影响着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转变。
“四风”指的是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、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。这些不良作风不仅违背了党的宗旨,也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,削弱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。形式主义表现为重形式轻实效,只注重表面文章;官僚主义则体现为脱离群众、高高在上;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则是对艰苦奋斗精神的背离,容易滋生腐败现象。
为了遏制“四风”蔓延,党中央于2012年出台并严格执行“八项规定”,从改进调查研究、精简会议活动、规范出访活动、改进新闻报道、厉行勤俭节约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。这一举措不仅是对党员干部行为的规范,更是对全党全社会树立良好风气的有力引导。
“八项规定”的实施,推动了各级党政机关工作作风的明显改善。会议减少了,文件简化了,调研更加深入基层,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。同时,通过制度约束和监督问责,有效遏制了“四风”问题的反弹回潮,形成了不敢腐、不能腐、不想腐的长效机制。
近年来,随着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化,“四风”问题虽得到有效遏制,但个别地方和部门仍存在“隐形变异”的现象。例如,一些“四风”问题以更隐蔽的方式出现,如“变相宴请”“电子红包”等。对此,必须保持高压态势,持续加大整治力度,防止“四风”死灰复燃。
加强作风建设,不仅需要制度保障,更离不开思想教育。只有让广大党员干部真正认识到“四风”的危害,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其滋生土壤。同时,要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和社会舆论的作用,形成上下联动、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。
总之,“四风”和“八项规定”是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唯有坚持问题导向,持之以恒地推进作风建设,才能确保党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