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长相思李白李白长相思古诗赏析】《长相思》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,全诗以深情而婉约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。虽然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常被归于李白名下,但也有学者对其作者身份提出质疑,认为可能是后人托名之作。不过,无论其真实出处如何,这首诗所传达的情感却深深打动了无数读者。
全诗如下:
> 长相思,在长安。
> 络纬秋啼金井阑,
> 微霜凄凄簟色寒。
> 萧瑟秋风生,
> 江南塞北愁。
> 令君心似月,
> 烛影摇红夜未央。
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秋夜,诗人独自一人,面对窗外的寒风与孤灯,心中充满了对远方之人的牵挂。诗中“长相思”不仅是标题,更是全诗情感的核心——那种绵长而无法割舍的思念之情。
诗的开头“长相思,在长安”,点明了时间与地点,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。长安作为唐代的政治文化中心,象征着繁华与荣耀,然而在这首诗中,它却成了诗人内心痛苦的背景。这种反差更加强化了“长相思”的主题。
接下来,“络纬秋啼金井阑”,用秋虫的鸣叫来渲染出一种萧瑟的氛围,仿佛连自然界的万物都在为诗人的忧愁而叹息。“微霜凄凄簟色寒”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冷清的感觉,夜晚的凉意与内心的孤寂交织在一起,令人倍感凄凉。
“萧瑟秋风生,江南塞北愁”这两句则将视角从个人扩展到更广阔的空间,表现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牵挂与担忧。无论是江南还是塞北,都承载着他的思念与忧虑,体现出一种跨越地域的情感纽带。
最后两句“令君心似月,烛影摇红夜未央”,则是整首诗情感的高潮。诗人希望对方的心如明月一般清澈、坚定,而自己则在烛光摇曳的深夜中,久久不能入眠,默默等待。这种细腻的情感描写,让整首诗充满了诗意与温度。
总的来说,《长相思》虽然篇幅不长,但语言凝练、意境深远,展现了李白诗歌中少见的柔情一面。它不仅是一首表达思念的诗作,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与心灵的共鸣。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,这首诗都能引发读者的共鸣,让人感受到那份穿越时空的深情厚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