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【《师说》理解性默写-20210311092849x】引发关注。《师说》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所著的一篇著名议论文,旨在阐述从师求学的重要性,批判当时士大夫阶层轻视师道、耻于相师的不良风气。文章语言精炼,逻辑严密,思想深刻,至今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。
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《师说》的内容与主旨,本文以理解性默写的形式整理出文中重点语句及其含义,便于复习和记忆。
一、理解性默写
序号 | 原文句子 | 理解与解释 |
1 | 古之学者必有师。 |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。强调学习离不开老师的引导。 |
2 | 师者,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。 | 老师的作用是传授道理、教授学业、解答疑惑。 |
3 | 人非生而知之者,孰能无惑? | 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知识的,谁能没有疑惑呢? |
4 | 惑而不从师,其为惑也,终不解矣。 | 有了疑问却不跟从老师学习,这种疑惑就永远无法解决。 |
5 | 生乎吾前,其闻道也固先乎吾,吾从而师之。 | 出生在我之前的人,他懂得的道理本来比我早,我应该拜他为师。 |
6 | 吾师道也,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? | 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,哪里需要知道他的年龄比我还大还是小呢? |
7 | 是故无贵无贱,无长无少,道之所存,师之所存也。 | 因此,不论地位高低,不论年龄大小,只要道理存在,老师就应该存在。 |
8 | 圣人之所以为圣,愚人之所以为愚,其皆出于此乎? | 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,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,大概都是因为这个原因吧? |
9 | 爱其子,择师而教之;于其身也,则耻师焉,惑矣! | (家长)爱护自己的孩子,会选择老师来教育他们;但自己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,这是糊涂啊! |
10 | 彼童子之师,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,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。 | 那些教小孩读书、练习句读的老师,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、解答疑惑的老师。 |
11 | 句读之不知,惑之不解,或师焉,或不焉,小学而大遗,吾未见其明也。 | 不懂得句读,不能解答疑惑,有的请教老师,有的却不请教,这可以说是小的方面学了,大的方面却忽略了,我看不出他们的明智。 |
12 |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,君子不齿,今其智乃反不能及,其可怪也欤! | 巫医、乐师、工匠这些人,士大夫不屑与他们同列,可是现在他们的智慧反而赶不上这些人,真是奇怪啊! |
二、总结
《师说》通过对比古代学者与当时士大夫对待师道的态度,强调了“尊师重道”的重要性。韩愈认为,无论身份、年龄如何,只要具备道理,就应该被尊为师。文章不仅揭示了当时社会对教师的轻视现象,也表达了作者对教育公平和学术精神的追求。
通过理解性默写的方式,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与语言特色,提高语文素养与阅读能力。
如需进一步拓展《师说》的写作背景、作者简介或相关文言虚词解析,欢迎继续提问。
以上就是【《师说》理解性默写-20210311092849x】相关内容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