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综合资讯 > 精选范文 >

晚春的雅称

2025-09-11 06:34:05

问题描述:

晚春的雅称,求路过的神仙指点,急急急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9-11 06:34:05

晚春的雅称】“晚春”是春季的末尾阶段,通常指农历三月或四月上旬,此时天气逐渐转暖,万物生长旺盛,但花期已过,绿意渐浓。古人对自然季节有着细腻的观察与诗意的表达,因此“晚春”也有许多文雅的别称。这些雅称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,也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季节更替的审美情趣。

以下是对“晚春”常见雅称的总结,并附上相关解释和出处。

一、晚春的雅称总结

雅称 出处/来源 含义说明
暮春 《诗经》、古代诗词 “暮”表示傍晚、末尾,用于形容春天的最后阶段。
花朝 古代民俗、文学作品 花朝节为农历二月十五,虽属早春,但常被引申为春末的象征。
春残 文人诗词、古籍 表示春天即将结束,花事凋零。
晚韶 古代文人诗词 “韶”指美好时光,“晚韶”即美好的春日将尽。
春末 现代常用说法 直接描述春季的末期,较为通俗。
春迟 古代诗词 指春天来得较晚,也可用来形容春意未尽。
春深 古代诗词 表示春意浓厚,亦可指春之深处,接近尾声。
春老 古代诗词 意为春天已老,花谢叶茂,春光不再。

二、雅称的文化意义

“晚春”的雅称不仅仅是季节的代称,更承载着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感悟和情感寄托。例如,“暮春”一词在唐宋诗词中频繁出现,如杜甫《曲江二首》中的“朝回日日典春衣,每日江头尽醉归”,便描绘了春末时节的景象。

此外,这些雅称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时间的细腻感知。不同于现代以月份划分季节的方式,古人更注重节气与物候的变化,因此“晚春”的雅称往往带有浓厚的诗意和文化色彩。

三、结语

“晚春”虽是四季中短暂的一段,但在古人的笔下却充满诗意与美感。通过不同的雅称,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季节的流转,也能体会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。无论是“暮春”还是“春老”,都是古人对自然之美的一种深情表达。

如需进一步了解某一雅称的具体出处或诗句,可继续探讨。

以上就是【晚春的雅称】相关内容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