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蜀道难中古今意义词及一些词的用法并解释】《蜀道难》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,以其雄奇瑰丽的风格和深沉的情感著称。在阅读和学习这首诗时,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词语,它们在古代和现代汉语中的意义有所不同,甚至有些词在古文中具有特殊的用法或引申义。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语言特点,本文对《蜀道难》中的一些古今意义不同的词及其用法进行总结,并通过表格形式加以说明。
一、古今意义不同的词
古词 | 古义 | 今义 | 用法举例 |
难 | 困难、不易 | 难度、困难 | “蜀道之难,难于上青天”——指道路艰险难行 |
开 | 打开、开辟 | 开始、开启 | “地崩山摧壮士死”——“开”有开拓之意 |
灭 | 消失、灭亡 | 消灭、消灭 | “蚕丛及鱼凫,开国何茫然”——“灭”在此处为“消失”之意 |
但 | 只、只是 | 但是 | “但见悲鸟号古木”——表示“只看见” |
以 | 用、凭借 | 因为、由于 | “连峰去天不盈尺,枯松倒挂倚绝壁”——“以”表原因 |
去 | 距离、离开 | 离开、离去 | “连峰去天不盈尺”——指山峰距离天空不远 |
闻 | 听说、听见 | 有名、闻名 | “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,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”——“闻”为“听说” |
与 | 和、跟 | 给予、参与 | “问君西游何时还?”——“与”为“和”之意 |
二、特殊用法的词
以下是一些在《蜀道难》中出现频率较高、用法较为特殊的词语,它们在古文中有独特的表达方式或语义变化:
词 | 古文用法 | 解释 |
巍巍 | 形容山势高大 | “西当太白有鸟道,可以横绝峨眉巅”——“巍巍”形容山势高耸 |
磨 | 摩擦、磨砺 | “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,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”——“磨”在此为“摩擦”之意 |
折 | 折断、转折 | “黄鹤之飞尚不得过,猿猱欲度愁攀援”——“折”指山路曲折难行 |
崖 | 山边、山崖 | “连峰去天不盈尺,枯松倒挂倚绝壁”——“崖”指山壁 |
拓 | 开拓、扩展 | “尔来四万八千岁,不与秦塞通人烟”——“拓”有开拓之意 |
途 | 路、道路 | “问君西游何时还?”——“途”指旅途、道路 |
三、总结
《蜀道难》作为一首极具艺术感染力的诗歌,不仅在内容上展现了蜀地山川的险峻与壮美,其语言也颇具古意,许多词语在古今汉语中存在显著差异。掌握这些词的古今意义及用法,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诗意,提升对古典文学的欣赏能力。
通过以上表格和分析,我们可以看到,《蜀道难》中不少词语虽字形相同,但含义已随时代演变而发生改变。因此,在阅读古文时,结合上下文和历史背景进行理解尤为重要。
以上就是【蜀道难中古今意义词及一些词的用法并解释】相关内容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