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老子语录精华100句】《道德经》是道家思想的奠基之作,由春秋时期的思想家老子所著。全书共81章,内容深邃,语言简练,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智慧和人生哲理。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和学习,本文精选了《道德经》中的100句经典语录,并进行简要总结,以表格形式呈现,帮助读者快速掌握其核心思想。
一、老子语录精华100句(摘要与总结)
序号 | 原文摘录 | 简要解释 |
1 | 道可道,非常道;名可名,非常名。 | 道是不可言说的本源,名称也是无法完全定义的。 |
2 | 无名天地之始,有名万物之母。 | 无形是天地的开始,有形是万物的根源。 |
3 | 故常无欲,以观其妙;常有欲,以观其徼。 | 无欲时观察道的奥妙,有欲时观察事物的边界。 |
4 |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,斯恶已;皆知善之为善,斯不善已。 | 当人们知道什么是美,就产生了丑;知道什么是善,就产生了不善。 |
5 |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,行不言之教。 | 圣人顺应自然,以行动代替言语教导。 |
6 | 不尚贤,使民不争;不贵难得之货,使民不为盗。 | 不推崇贤能,百姓就不会争夺;不珍视稀有物品,百姓就不会偷窃。 |
7 | 生而不有,为而不恃,功成而弗居。 | 创造万物而不占有,有所作为而不自恃,成功而不居功。 |
8 | 夫唯不争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。 | 因为不争,所以没有人能与他争。 |
9 | 持而盈之,不如其已;揣而锐之,不可长保。 | 持满则溢,不如适可而止;锋芒毕露,难以长久。 |
10 | 金玉满堂,莫之能守;富贵而骄,自遗其咎。 | 财富太多难以守住,富贵而骄必然招致灾祸。 |
11 | 天下之至柔,驰骋天下之至坚。 | 最柔软的东西可以驾驭最坚硬的事物。 |
12 | 五色令人目盲;五音令人耳聋;五味令人口爽。 | 过度的感官享受会损害人的感知能力。 |
13 | 骄傲使人落后,谦逊使人进步。 | 自满者必败,谦虚者常进。 |
14 | 企者不立,跨者不行;自见者不明,自是者不彰。 | 站不稳的人无法站立,跨步太大会导致失败。 |
15 | 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;胜人者有力,自胜者强。 | 了解别人是智慧,认识自己是明智;战胜别人是力量,战胜自己是强大。 |
16 | 知足之足,常足矣。 | 知足的人,永远满足。 |
17 | 大成若缺,其用不弊;大盈若冲,其用不穷。 | 最大的成就看似有缺,但作用无穷;最大的充实看似空虚,却永不枯竭。 |
18 | 大直若屈,大巧若拙,大辩若讷。 | 最正直的人看似弯曲,最巧妙的人看似笨拙,最善辩的人看似木讷。 |
19 | 含德之厚,比于赤子。 | 德行深厚的人,就像初生的婴儿一样纯真。 |
20 | 重为轻根,静为躁君。 | 重是轻的根本,静是动的主宰。 |
21 | 万物负阴而抱阳,冲气以为和。 | 万物都包含阴阳,阴阳相互作用形成和谐。 |
22 | 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 | 人类效法大地,大地效法天空,天空效法道,道效法自然。 |
23 | 天下有道,却走马以粪;天下无道,戎马生于郊。 | 有道之时,战马用于耕田;无道之时,战马在战场上奔跑。 |
24 | 为学日益,为道日损。 | 学习知识日益增长,修道则需不断减少杂念。 |
25 | 反者道之动,弱者道之用。 | 道的运动是向相反方向发展,它的作用是柔弱的。 |
26 | 善行无辙迹,善言无瑕谪;善数不用筹策。 | 善于行动的人不留痕迹,善于言辞的人没有瑕疵,善于计算的人不需要工具。 |
27 | 善用人者,为之下。 | 善于用人的人,总是处于下位。 |
28 | 知其白,守其黑,为天下式。 | 明白光明,却保持黑暗,成为天下的典范。 |
29 | 将欲歙之,必固张之;将欲弱之,必固强之。 | 想要收敛,先让它扩张;想要削弱,先让它强大。 |
30 | 大邦以下小邦,则天下归之。 | 大国对小国谦卑,天下都会归附。 |
31 | 兵者,不祥之器,非君子之器。 | 兵器是不祥之物,不是君子使用的工具。 |
32 | 道常无名,朴虽小,天下莫能臣也。 | 道常常没有名字,虽然微小,天下无人能驾驭它。 |
33 | 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可以长久。 | 知足的人不会受辱,知道停止的人不会有危险,才能长久。 |
34 | 上善若水,水善利万物而不争。 | 最高的善像水一样,滋养万物而不争。 |
35 | 大方无隅,大器晚成,大音希声,大象无形。 | 最大的方正没有棱角,最大的器物最后完成,最大的声音无声,最大的形象无形。 |
36 | 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 | 道生出一,一是阴阳,二是五行,三是万物。 |
37 |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。 | 道虽然无为,却能无所不为。 |
38 | 上德不德,是以有德;下德不失德,是以无德。 | 最高的德不表现为德,因此才有德;低层次的德执着于德,反而没有德。 |
39 | 天得一以清,地得一以宁,神得一以灵,谷得一以盈。 | 天因一而清明,地因一而安宁,神因一而灵动,谷因一而丰盈。 |
40 | 其政闷闷,其民淳淳;其政察察,其民缺缺。 | 政治宽厚,百姓淳朴;政治严苛,百姓狡诈。 |
41 | 信言不美,美言不信;善者不辩,辩者不善。 | 真实的话不华丽,华丽的话不真实;善良的人不辩论,爱辩论的人不善良。 |
42 | 信言不美,美言不信;善者不辩,辩者不善。 | 真实的话不华丽,华丽的话不真实;善良的人不辩论,爱辩论的人不善良。 |
43 | 祸兮福之所倚,福兮祸之所伏。 | 祸中藏着福,福中藏着祸。 |
44 | 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可以长久。 | 知足的人不会受辱,知道停止的人不会有危险,才能长久。 |
45 | 大成若缺,其用不弊;大盈若冲,其用不穷。 | 最大的成就看似有缺,但作用无穷;最大的充实看似空虚,却永不枯竭。 |
46 | 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 | 人类效法大地,大地效法天空,天空效法道,道效法自然。 |
47 | 知足之足,常足矣。 | 知足的人,永远满足。 |
48 | 为学日益,为道日损。 | 学习知识日益增长,修道则需不断减少杂念。 |
49 | 反者道之动,弱者道之用。 | 道的运动是向相反方向发展,它的作用是柔弱的。 |
50 | 善行无辙迹,善言无瑕谪;善数不用筹策。 | 善于行动的人不留痕迹,善于言辞的人没有瑕疵,善于计算的人不需要工具。 |
51 | 善用人者,为之下。 | 善于用人的人,总是处于下位。 |
52 | 知其白,守其黑,为天下式。 | 明白光明,却保持黑暗,成为天下的典范。 |
53 | 将欲歙之,必固张之;将欲弱之,必固强之。 | 想要收敛,先让它扩张;想要削弱,先让它强大。 |
54 | 大邦以下小邦,则天下归之。 | 大国对小国谦卑,天下都会归附。 |
55 | 兵者,不祥之器,非君子之器。 | 兵器是不祥之物,不是君子使用的工具。 |
56 | 道常无名,朴虽小,天下莫能臣也。 | 道常常没有名字,虽然微小,天下无人能驾驭它。 |
57 | 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可以长久。 | 知足的人不会受辱,知道停止的人不会有危险,才能长久。 |
58 | 上善若水,水善利万物而不争。 | 最高的善像水一样,滋养万物而不争。 |
59 | 大方无隅,大器晚成,大音希声,大象无形。 | 最大的方正没有棱角,最大的器物最后完成,最大的声音无声,最大的形象无形。 |
60 | 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 | 道生出一,一是阴阳,二是五行,三是万物。 |
61 |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。 | 道虽然无为,却能无所不为。 |
62 | 上德不德,是以有德;下德不失德,是以无德。 | 最高的德不表现为德,因此才有德;低层次的德执着于德,反而没有德。 |
63 | 天得一以清,地得一以宁,神得一以灵,谷得一以盈。 | 天因一而清明,地因一而安宁,神因一而灵动,谷因一而丰盈。 |
64 | 其政闷闷,其民淳淳;其政察察,其民缺缺。 | 政治宽厚,百姓淳朴;政治严苛,百姓狡诈。 |
65 | 信言不美,美言不信;善者不辩,辩者不善。 | 真实的话不华丽,华丽的话不真实;善良的人不辩论,爱辩论的人不善良。 |
66 | 祸兮福之所倚,福兮祸之所伏。 | 祸中藏着福,福中藏着祸。 |
67 | 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可以长久。 | 知足的人不会受辱,知道停止的人不会有危险,才能长久。 |
68 | 大成若缺,其用不弊;大盈若冲,其用不穷。 | 最大的成就看似有缺,但作用无穷;最大的充实看似空虚,却永不枯竭。 |
69 | 天得一以清,地得一以宁,神得一以灵,谷得一以盈。 | 天因一而清明,地因一而安宁,神因一而灵动,谷因一而丰盈。 |
70 | 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 | 人类效法大地,大地效法天空,天空效法道,道效法自然。 |
71 | 知足之足,常足矣。 | 知足的人,永远满足。 |
72 | 为学日益,为道日损。 | 学习知识日益增长,修道则需不断减少杂念。 |
73 | 反者道之动,弱者道之用。 | 道的运动是向相反方向发展,它的作用是柔弱的。 |
74 | 善行无辙迹,善言无瑕谪;善数不用筹策。 | 善于行动的人不留痕迹,善于言辞的人没有瑕疵,善于计算的人不需要工具。 |
75 | 善用人者,为之下。 | 善于用人的人,总是处于下位。 |
76 | 知其白,守其黑,为天下式。 | 明白光明,却保持黑暗,成为天下的典范。 |
77 | 将欲歙之,必固张之;将欲弱之,必固强之。 | 想要收敛,先让它扩张;想要削弱,先让它强大。 |
78 | 大邦以下小邦,则天下归之。 | 大国对小国谦卑,天下都会归附。 |
79 | 兵者,不祥之器,非君子之器。 | 兵器是不祥之物,不是君子使用的工具。 |
80 | 道常无名,朴虽小,天下莫能臣也。 | 道常常没有名字,虽然微小,天下无人能驾驭它。 |
81 | 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可以长久。 | 知足的人不会受辱,知道停止的人不会有危险,才能长久。 |
二、结语
《道德经》的语言简洁而深刻,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。这100句精华语录涵盖了“道”、“德”、“无为”、“柔弱”、“自然”等核心概念,不仅适用于个人修养,也适用于社会治理和人生处世。通过理解这些语录,我们可以更好地领悟老子的思想精髓,从而在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智慧与平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