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刘禹锡的资料】刘禹锡(772年-842年),字梦得,唐代著名文学家、哲学家、政治家。他出生于江苏徐州,后迁居洛阳。刘禹锡与柳宗元并称“刘柳”,与白居易并称“刘白”,是中唐时期的重要文人之一。他的诗文风格刚健有力,思想深邃,尤其以哲理诗和咏史怀古诗著称。
刘禹锡一生仕途多舛,曾因参与“永贞革新”被贬为朗州司马,后又多次被贬至连州、夔州等地,但始终不改其志。他在逆境中仍保持乐观豁达的态度,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。
刘禹锡生平简要总结:
项目 | 内容 |
姓名 | 刘禹锡 |
字 | 梦得 |
出生年份 | 772年 |
去世年份 | 842年 |
籍贯 | 徐州(今江苏) |
活动时期 | 中唐 |
主要身份 | 文学家、哲学家、政治家 |
代表作品 | 《陋室铭》《秋词》《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》等 |
重要事件 | 参与“永贞革新”,被贬多次 |
文学风格 | 刚健有力,富有哲理 |
人际关系 | 与柳宗元、白居易交好 |
刘禹锡主要作品及特点:
作品名称 | 类型 | 特点 |
《陋室铭》 | 散文 | 简洁明快,表达高洁情操 |
《秋词》 | 诗歌 | 赞美秋景,抒发豪情 |
《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》 | 诗歌 | 抒发对人生起伏的感慨 |
《天论》 | 哲学散文 | 探讨自然与人事的关系 |
《竹枝词》 | 诗歌 | 风俗描写,语言通俗 |
刘禹锡的思想与影响:
刘禹锡不仅是文学家,也是一位思想家。他主张“天人合一”,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。在政治上,他坚持改革,反对保守势力,虽屡遭贬谪,却始终保持坚定信念。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受欢迎,也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。
总的来说,刘禹锡以其卓越的才华和坚韧的性格,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