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为什么我们所常说的大盘是指的上证指数而不是深指呢】在日常生活中,当我们提到“大盘”时,大多数人指的是上证指数,而非深证指数。这并不是一种偶然,而是有其历史、市场结构和影响力的多重原因。以下是对这一现象的总结与分析。
一、
1. 历史背景:
上海证券交易所(简称“上交所”)成立于1990年,是中国最早成立的证券交易所之一,而深圳证券交易所(简称“深交所”)则稍晚一些,成立于1991年。由于上交所在早期的市场地位更为突出,其发布的上证指数更早被广泛使用。
2. 市场规模与影响力:
上证指数涵盖的上市公司数量更多,市值也更大,尤其是在早期阶段,沪市的股票以大型国企为主,具有更强的代表性和稳定性。相比之下,深市更多是中小企业和科技企业,虽然近年来发展迅速,但在整体市场中的权重仍略逊一筹。
3. 政策与监管导向:
在中国股市发展的初期,监管层对沪市给予了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关注,这也使得上证指数成为官方和媒体最常引用的指标。
4. 媒体与投资者习惯:
媒体在报道股市新闻时,通常以“大盘”来概括整个市场的走势,而由于上证指数更具代表性,因此被默认为“大盘”的代名词。投资者也逐渐形成了这种认知习惯。
5. 国际认可度:
虽然深证指数也有一定影响力,但上证指数在国际上的知名度更高,尤其在海外投资者中,上证指数被视为衡量中国股市整体表现的重要参考。
二、对比表格
指标 | 上证指数 | 深证指数 |
成立时间 | 1990年 | 1991年 |
主要上市公司类型 | 大型国企、蓝筹股 | 中小企业、科技股 |
市值规模 | 更大 | 相对较小 |
国际知名度 | 较高 | 一般 |
媒体使用频率 | 高 | 低 |
政策关注度 | 更高 | 稍低 |
投资者认知度 | 更广 | 相对较少 |
三、结语
尽管深证指数在近年来不断壮大,并且在某些领域(如科技创新、新兴行业)表现出色,但由于历史积累、市场结构、政策导向及媒体传播等因素,“大盘”一词在大众语境中仍然主要指向上证指数。不过,随着市场的发展,未来两者之间的差距可能会逐步缩小,投资者也需要更加全面地看待不同指数的表现。
以上就是【为什么我们所常说的大盘是指的上证指数而不是深指呢】相关内容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