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明察秋毫的意思简短】“明察秋毫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出自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,原意是形容人目光敏锐,连极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清楚。后来多用来比喻观察细致、分析能力强,能洞察事物的本质。
一、成语解释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明察秋毫 |
拼音 | míng chá qiū háo |
出处 | 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明足以察秋毫之末,而不见舆薪。” |
释义 | 形容观察力极强,能看清极细微的事物。现多用于形容人思维缜密、分析能力强。 |
用法 | 作谓语、定语;常用于书面语中。 |
近义词 | 明辨是非、洞若观火、见微知著 |
反义词 | 视而不见、粗心大意、一知半解 |
二、使用场景举例
场景 | 示例句子 |
工作中 | 他工作认真细致,对细节的把握堪称明察秋毫。 |
学习中 | 老师在讲解时非常注重细节,真正做到了明察秋毫。 |
生活中 | 她对家庭成员的情绪变化总是明察秋毫,善于体察人心。 |
三、总结
“明察秋毫”强调的是一个人对细节的关注和对事物本质的把握能力。它不仅是一种观察力的表现,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。在现代社会中,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往往更容易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,并在竞争中脱颖而出。
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,我们可以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更加准确地运用它,提升语言表达的精准度和深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