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蓐收是什么意思】“蓐收”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,源自中国古代神话和文献记载。它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,但主要与秋神、刑罚之神或某种自然现象有关。以下是对“蓐收”一词的详细解析。
一、
“蓐收”最早见于《山海经》等古籍,是古代神话中掌管秋季的神祇,也被称为“秋神”。在某些文献中,它也被解释为一种象征死亡或刑罚的神灵。此外,“蓐收”还可能指代某种农事活动或自然现象,如收割庄稼时的仪式或季节变化。
从字面来看,“蓐”有“草垫”、“草席”之意,常用于表示铺垫、覆盖;“收”则意为“收获”、“收割”。合起来,“蓐收”可以理解为“收获的时节”或“收割的神灵”。
二、表格形式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词语 | 蓐收 |
拼音 | rù shōu |
出处 | 《山海经》、《淮南子》、《左传》等 |
含义 | 1. 秋神,掌管秋季 2. 刑罚之神 3. 收割庄稼的象征 4. 某些文献中指代死亡或阴间 |
字义解析 | “蓐”:草垫、铺垫 “收”:收获、收割 |
文化意义 | 反映古人对季节、农业、生死的崇拜与信仰 |
相关人物/神祇 | 蓐收(秋神)、少昊、蓐收神像 |
常见用法 | 多用于文学、神话研究及历史文献分析 |
三、补充说明
在《山海经·西次三经》中提到:“西方蓐收,人面、虎爪、执钺。”这表明蓐收是一位具有威严形象的神祇,常被描绘为手持兵器的秋神。而在《淮南子》中,则将蓐收与刑罚联系起来,认为他是掌管死刑的神灵。
在民间传说中,蓐收也与秋天的肃杀之气有关,象征着万物凋零、生命终结。因此,在一些地方文化中,蓐收也被视为“死神”的化身之一。
综上所述,“蓐收”不仅是古代神话中的重要神祇,也是古人对自然规律和社会秩序的一种象征性表达。通过了解这一词汇的来源与演变,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内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