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带艾的成语有哪些】“艾”字在汉语中常用于表示一种植物,也常作为动词,意为“惩治、治理”,如“艾民”、“艾政”。在成语中,“艾”字虽然不常见,但确实存在一些含有“艾”字的成语。下面将对这些成语进行整理和总结。
一、总结
在常见的成语中,“艾”字出现的频率较低,主要集中在一些较为古雅或特定语境下的表达中。以下是一些带有“艾”字的成语及其含义:
1. 惩艾:指惩罚并加以教育。
2. 艾民:指治理百姓,使他们安居乐业。
3. 艾政:指施行仁政,治理国家。
4. 艾服:指接受教诲或惩罚,心悦诚服。
5. 艾声:形容声音清脆或高亢。
这些成语多用于古代文献或文言文中,现代日常使用较少。
二、表格展示
成语 | 含义解释 | 出处或用法 |
惩艾 | 惩罚并加以教育 | 《尚书·大禹谟》:“罪疑惟轻,功疑惟重,与其杀不辜,宁失不经。曰:‘狱哉!’曰:‘慎哉!’惟刑之恤哉!曰:‘明于五刑,以弼五教,期于无刑。’” |
艾民 | 治理百姓,使其安居 | 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:“夫民者,万世之本也,不可欺也。故君人者,上因天时,下尽地利,中用人力,是以群生遂而万物殖。……此所以教民也。故曰:‘艾民’。” |
艾政 | 实行仁政,治理国家 | 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:“夫民,神之主也。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。” |
艾服 | 接受教诲或惩罚,心悦诚服 | 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:“夫贤者,百世之师也;不贤者,百世之戒也。……故君子贵慎乎其外,而安乎其中,非所以自饰也,乃所以自艾也。” |
三、结语
虽然“艾”字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,但在古代文学和典籍中仍有一定的使用频率。以上列出的成语大多出自经典文献,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。了解这些成语不仅有助于丰富语言知识,也能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背景。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