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综合资讯 > 精选范文 >

咄咄逼人的成语典故是什么

2025-10-04 03:26:42

问题描述:

咄咄逼人的成语典故是什么,有没有人能看懂这题?求帮忙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10-04 03:26:42

咄咄逼人的成语典故是什么】“咄咄逼人”是一个常用于形容人说话或行为气势汹汹、咄咄逼人,让人感到压力的成语。这个成语不仅在现代汉语中使用广泛,而且其背后也有着一段有趣的历史典故。

一、成语典故总结

“咄咄逼人”最早出自东晋时期的历史记载,与一位名叫王导的名臣有关。据《晋书·王导传》记载,王导是东晋开国的重要人物,为人谦和有礼,但在一次朝廷议事中,因对方言辞激烈、态度强硬,王导感到非常不满,于是说:“咄咄逼人,何以至此!”这句话后来演变为“咄咄逼人”,用来形容那种气势凌人、令人难以承受的态度。

二、成语详解

项目 内容
成语 咄咄逼人
拼音 duō duō bī rén
出处 《晋书·王导传》
典故来源 王导面对他人激烈言辞时的感叹
释义 形容人说话或行为气势汹汹,令人感到压力
用法 多用于形容人的态度或言语具有压迫感
近义词 威风凛凛、气势汹汹、咄咄相逼
反义词 谦逊有礼、温和可亲、不卑不亢

三、延伸理解

虽然“咄咄逼人”常带有负面色彩,但在某些情况下,也可以用来形容一种坚定、果断的态度。例如在谈判或辩论中,适度的“咄咄逼人”可以表现出自信和立场,但若过度,则容易引起反感。

此外,该成语也常被用于文学作品或日常对话中,用来形象地描绘一个人的强势性格或紧张的气氛。

四、结语

“咄咄逼人”这一成语源自古代历史,经过时间的沉淀,已成为现代汉语中一个极具表现力的词汇。了解它的出处和含义,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交流中更准确地运用它,避免误解或误用。

通过了解成语背后的故事,我们不仅能更好地掌握语言,还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