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纸醉金迷的意思】“纸醉金迷”是一个常见的成语,常用来形容奢华、浮华的生活方式。它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,还常常出现在文学作品或社会评论中,用以批评过度追求物质享受的现象。
一、成语释义
纸醉金迷:原意是“纸张像酒一样醉人,金子像迷一样令人沉迷”,后来引申为形容豪华奢侈、醉生梦死的生活状态。这个成语多用于描述上层社会的奢靡生活,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。
二、来源与演变
“纸醉金迷”最早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《秦宫诗》:“秦宫重楼十二梯,水晶帘动微风起。琉璃钟,琥珀浓,玉液琼浆斟满盅。……纸醉金迷,歌舞升平。”
后来在宋代文人笔下逐渐演变为一个固定成语,广泛用于描写富贵人家的奢靡生活。
三、使用场景
场景 | 使用说明 |
文学作品 | 描写贵族或富商的奢靡生活 |
社会评论 | 批评现代社会中的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 |
历史研究 | 分析古代或近代社会的阶级分化现象 |
四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类型 | 成语 |
近义词 | 富丽堂皇、挥金如土、骄奢淫逸 |
反义词 | 节衣缩食、清贫自守、安贫乐道 |
五、常见误用
- 误用1:将“纸醉金迷”用于中性或褒义场合,如形容“高档场所”的环境。
- 误用2:混淆“纸醉金迷”与“灯红酒绿”,虽然两者都涉及奢华,但“灯红酒绿”更侧重于夜生活场景。
六、总结
“纸醉金迷”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,常用于描述奢华、浮华的生活方式。在现代语境中,它更多地被用来批评过度追求物质享受的社会现象。正确理解并使用这一成语,有助于我们在语言表达中更加准确、得体。
成语 | 纸醉金迷 |
含义 | 形容奢华、浮华的生活 |
出处 | 唐代李贺《秦宫诗》 |
用法 | 多用于贬义,批评奢靡生活 |
近义词 | 富丽堂皇、挥金如土 |
反义词 | 节衣缩食、安贫乐道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