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失道寡助的成语故事】“失道寡助”出自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,原文为:“得道者多助,失道者寡助。寡助之至,亲戚畔之;多助之至,天下顺之。”这句话的意思是:如果一个人失去了道德和正义的支持,那么他能获得的帮助就非常少;而如果一个人行善积德、顺应天理,就会得到广泛的支持和拥护。
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违背民心、失去道义的人,最终会孤立无援,难以成事。它强调了“道义”在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性。
一、成语来源与含义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失道寡助 |
出处 | 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 |
原文 | “得道者多助,失道者寡助。寡助之至,亲戚畔之;多助之至,天下顺之。” |
含义 | 失去道德和正义支持的人,得到的帮助很少,最终会众叛亲离。 |
使用场景 | 描述某人因行为不正、失去人心而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。 |
二、成语故事解析
在战国时期,齐国的大将田单曾用火牛阵大败燕军,恢复了齐国的领土。然而,在之后的治理中,他却逐渐偏离了仁政之道,对百姓苛刻,导致民怨四起。后来,田单虽然有兵权,但已失去民心,最终未能长久维持政权。
这个故事体现了“失道寡助”的道理:即使拥有强大的力量,若失去民心,终究难以为继。
三、现实意义与启示
现实意义 | 启示 |
在个人生活中,诚信、善良是赢得他人信任的基础。 | 为人处世应以德服人,而非靠权势压人。 |
在团队或组织中,领导者的品德直接影响团队的凝聚力。 | 领导者应注重道德修养,才能获得下属的支持。 |
在国家治理中,只有顺应民意、施行仁政,才能长治久安。 | 治国者应以民为本,避免独断专行。 |
四、相关成语对比
成语 | 含义 | 与“失道寡助”的关系 |
得道多助 | 行善积德的人会得到广泛支持 | 与“失道寡助”形成鲜明对比 |
众叛亲离 | 众人背叛,亲人离去 | 与“失道寡助”结果相似 |
孤立无援 | 被孤立,无人帮助 | 与“失道寡助”结果一致 |
五、结语
“失道寡助”不仅是古代智慧的结晶,更是现代社会中值得深思的警示。无论是在个人生活、职场发展,还是国家治理中,道德和正义始终是维系关系、推动发展的根本。唯有秉持正道,才能获得真正的支持与成功。
以上就是【失道寡助的成语故事】相关内容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