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每日普法知识100条】在日常生活中,法律知识无处不在。了解并掌握基本的法律常识,不仅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,也能更好地遵守法律法规,促进社会和谐发展。以下是对“每日普法知识100条”的总结与归纳,以表格形式呈现,便于查阅和记忆。
一、民法相关
序号 | 法律知识点 | 内容简述 |
1 | 民事行为能力 | 年满18周岁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,16-18周岁有劳动收入可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。 |
2 | 代理制度 | 代理人应以被代理人名义实施法律行为,不得滥用代理权。 |
3 | 债权债务 | 债务应当清偿,债权人有权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。 |
4 | 合同法 | 合同依法成立后即具有法律效力,双方应依约履行。 |
5 | 物权法 | 不动产登记为物权变动要件,动产以交付为准。 |
6 | 婚姻家庭 | 婚姻自由,禁止包办、买卖婚姻,夫妻共同财产需平等处理。 |
7 | 继承法 | 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,遗赠抚养协议也具法律效力。 |
8 | 人格权 | 公民享有姓名权、肖像权、名誉权等,受法律保护。 |
9 | 侵权责任 | 因过错侵害他人权益,应承担赔偿责任。 |
10 | 诉讼时效 | 一般诉讼时效为3年,特殊情形可延长。 |
二、刑法相关
序号 | 法律知识点 | 内容简述 |
11 | 犯罪构成 | 犯罪必须具备主观故意或过失、客观行为、危害结果及因果关系。 |
12 | 刑事责任年龄 | 16周岁以上负刑事责任,12-14周岁在特定犯罪中也可追究。 |
13 | 犯罪未遂 | 已着手实行犯罪,因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的,属于犯罪未遂。 |
14 | 犯罪中止 |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,属犯罪中止。 |
15 | 共同犯罪 | 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的,构成共同犯罪。 |
16 | 自首与立功 | 犯罪后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的,可从轻或减轻处罚。 |
17 | 缓刑与假释 | 对符合条件的犯罪分子,可暂缓执行刑罚或提前释放。 |
18 | 量刑原则 | 量刑应根据犯罪事实、性质、情节及社会危害程度综合考量。 |
19 | 死刑适用 | 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,且需严格审批。 |
20 | 未成年人犯罪 | 对未成年人犯罪应从轻或减轻处罚,坚持教育为主、惩罚为辅。 |
三、行政法相关
序号 | 法律知识点 | 内容简述 |
21 | 行政许可 | 行政机关依法对申请人作出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决定。 |
22 | 行政处罚 | 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给予惩戒。 |
23 | 行政强制 | 包括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,须依法进行。 |
24 | 行政复议 | 公民、法人对行政行为不服,可向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。 |
25 | 行政诉讼 | 公民、法人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合法权益,可提起行政诉讼。 |
26 | 政府信息公开 | 除涉及国家秘密等外,公民有权依法获取政府信息。 |
27 | 行政程序 | 行政机关作出影响相对人权利义务的决定,应遵循法定程序。 |
28 | 行政赔偿 | 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造成损害的,应依法赔偿。 |
29 | 行政监督 | 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机关的执法行为进行监督。 |
30 | 行政许可设定 | 行政许可的设定须由法律、法规规定,不得随意增设。 |
四、劳动法相关
序号 | 法律知识点 | 内容简述 |
31 | 劳动合同 |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签订书面劳动合同。 |
32 | 工资保障 | 用人单位应按月支付工资,不得克扣或拖欠。 |
33 | 工作时间 | 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,每周不超过40小时。 |
34 | 社会保险 | 用人单位应为职工缴纳养老保险、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。 |
35 | 解除劳动合同 | 用人单位解除合同需符合法定条件,并提前通知。 |
36 | 经济补偿 |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应依法支付经济补偿。 |
37 | 劳动争议 |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争议,可申请调解、仲裁或诉讼。 |
38 | 工伤认定 | 职工因工受伤或患职业病,应依法认定为工伤。 |
39 | 女职工保护 | 女职工在孕期、产期、哺乳期享受特殊保护。 |
40 | 未成年工保护 | 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有害健康的工作。 |
五、其他常见法律知识
序号 | 法律知识点 | 内容简述 |
41 | 网络安全 | 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利用网络从事违法犯罪活动。 |
42 | 个人信息保护 | 处理个人信息应遵循合法、正当、必要原则,尊重用户知情权。 |
43 | 电子商务 | 电商平台应对商家资质进行审核,保障消费者权益。 |
44 | 产品质量 | 生产者、销售者应保证产品符合安全、卫生标准。 |
45 | 消费者权益 | 消费者享有知悉真实情况、自主选择、公平交易等权利。 |
46 | 交通安全 | 驾驶机动车应遵守交通规则,不得酒驾、超速等。 |
47 | 环境保护 |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,禁止污染环境。 |
48 | 家庭暴力 | 家庭成员之间不得实施暴力行为,受害人可依法申请保护令。 |
49 | 拾金不昧 | 拾得他人财物应及时归还,拒不归还可能构成不当得利。 |
50 | 举证责任 | 原告应提供证据证明自己的主张,被告也可提出反证。 |
六、刑事诉讼法相关
序号 | 法律知识点 | 内容简述 |
51 | 侦查阶段 | 侦查机关依法收集证据,查明犯罪事实。 |
52 | 起诉程序 | 检察机关依法对案件提起公诉。 |
53 | 审判程序 | 法院依法审理案件,作出判决。 |
54 | 辩护权 | 被告人有权委托律师为自己辩护。 |
55 | 证据规则 | 证据应合法取得,未经合法程序取得的证据不得作为定案依据。 |
56 | 强制措施 | 包括拘传、取保候审、监视居住、逮捕等。 |
57 | 一审程序 | 法院对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。 |
58 | 二审程序 | 当事人不服一审判决可向上一级法院上诉。 |
59 | 再审程序 | 对已生效的判决,发现错误可依法启动再审。 |
60 | 执行程序 | 判决生效后,由法院依法执行。 |
七、民事诉讼法相关
序号 | 法律知识点 | 内容简述 |
61 | 管辖 | 民事案件由有管辖权的法院受理。 |
62 | 诉讼参与人 | 包括原告、被告、第三人、代理人等。 |
63 | 举证责任 | 原告应提供证据支持其主张。 |
64 | 诉讼时效 | 民事权利的保护期限为3年。 |
65 | 调解 | 法院可依法主持调解,达成协议后具有法律效力。 |
66 | 送达 | 法律文书应依法送达当事人。 |
67 | 开庭审理 | 法院依法公开审理案件。 |
68 | 判决 | 法院对案件作出裁判。 |
69 | 裁定 | 法院对程序性事项作出决定。 |
70 | 申请执行 | 判决生效后,当事人可申请法院执行。 |
八、知识产权法相关
序号 | 法律知识点 | 内容简述 |
71 | 著作权 | 作者对其创作的作品享有著作权,保护期为作者终身及死后50年。 |
72 | 专利权 | 专利权人享有独占实施权,保护期为20年。 |
73 | 商标权 | 注册商标专用权受法律保护,有效期为10年。 |
74 | 商业秘密 | 企业商业秘密受法律保护,不得擅自泄露。 |
75 | 知识产权侵权 | 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应承担民事责任,情节严重的可追究刑事责任。 |
76 | 知识产权诉讼 | 权利人可通过诉讼维护自身合法权益。 |
77 | 知识产权登记 | 专利、商标、著作权等需依法登记获得权利。 |
78 | 知识产权保护 | 国家鼓励创新,保护知识产权是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手段。 |
79 | 知识产权转让 | 专利、商标等可依法转让给他人。 |
80 | 知识产权许可 | 他人可经许可使用知识产权,但不得超出许可范围。 |
九、婚姻家庭法相关
序号 | 法律知识点 | 内容简述 |
81 | 婚姻登记 | 婚姻关系应依法登记,否则不具有法律效力。 |
82 | 婚姻无效 | 重婚、近亲结婚等情形婚姻无效。 |
83 | 离婚程序 | 离婚分为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两种方式。 |
84 | 离婚冷静期 | 协议离婚需经过30天冷静期,方可办理手续。 |
85 | 子女抚养 | 离婚后,子女由一方抚养,另一方应支付抚养费。 |
86 | 离婚损害赔偿 | 一方存在重大过错导致离婚的,无过错方可请求赔偿。 |
87 | 夫妻共同财产 |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为共同财产。 |
88 | 夫妻个人财产 | 婚前财产、继承或赠与明确归一方所有的财产为个人财产。 |
89 | 夫妻债务 | 夫妻共同生活所负债务为共同债务。 |
90 | 夫妻忠诚义务 | 夫妻应相互忠实,禁止重婚、与他人同居等行为。 |
十、其他重要法律知识
序号 | 法律知识点 | 内容简述 |
91 | 法律解释 | 法律由立法机关、司法机关等依法解释。 |
92 | 法律效力 | 法律自公布之日起生效,特殊情况另行规定。 |
93 | 法律适用 | 法律之间有冲突时,适用上位法优于下位法。 |
94 | 法律修订 | 法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或废止。 |
95 | 法律宣传 | 国家鼓励开展法治宣传教育,提高全民法律意识。 |
96 | 法律援助 | 符合条件的当事人可依法申请法律援助。 |
97 | 法律咨询 | 公民可向法律服务机构寻求专业法律帮助。 |
98 | 法律纠纷 | 法律纠纷可通过协商、调解、仲裁、诉讼等方式解决。 |
99 | 法律责任 | 违法行为应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。 |
100 | 法治社会 | 法治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基石,全社会应共同维护法律尊严。 |
通过学习这100条法律知识,我们不仅能够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,还能在面对实际问题时更加理性、合法地处理事务。希望每位读者都能关注法律、尊重法律、运用法律,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公平、正义的社会。
以上就是【每日普法知识100条】相关内容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