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鹬蚌相争文言文翻译及寓意】“鹬蚌相争”是一则出自《战国策》的寓言故事,讲述的是两只动物因争夺利益而发生冲突,最终被第三方趁机得利的故事。这则寓言生动形象地揭示了人与人之间因争执而忽视共同利益、导致两败俱伤的道理。
一、原文
> 鹬蚌相争
> 蚌方出曝,而鹬啄其肉,蚌合而箝其喙。鹬曰:“今日不雨,明日不雨,即有死蚌。”
> 蚌亦曰:“今日不出,明日不出,即有死鹬。”
> 于是鹬蚌相持,而渔者得而并擒之。
二、白话翻译
一只河蚌正张开壳晒太阳,一只鹬飞来想啄它的肉。河蚌迅速闭合,夹住了鹬的嘴。鹬说:“今天不下雨,明天不下雨,你就会变成死蚌。”
河蚌也反驳道:“今天不张开,明天不张开,你也会变成死鸟。”
于是,鹬和河蚌互相僵持着,谁也不让步,结果被一个渔夫同时抓住了。
三、寓意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故事出处 | 《战国策·燕策》 |
主要角色 | 鹬、蚌、渔夫 |
故事内容 | 鹬与蚌因争食而互不相让,最后被渔夫一同捕获 |
寓意 | 1. 争执双方若不冷静,只会让第三者得利; 2. 团队或合作中应以大局为重,避免内耗; 3. 做事需有远见,不能只顾眼前利益; 4. 处于对立状态时,应寻求双赢或妥协方式。 |
四、现实意义
在现实生活中,“鹬蚌相争”的现象屡见不鲜。无论是职场中的同事矛盾、家庭内部的争吵,还是国家间的外交摩擦,若不能及时沟通、相互理解,往往会造成更大的损失。只有学会退一步、换位思考,才能避免“两败俱伤”的结局。
五、结语
“鹬蚌相争”虽是古代寓言,但其道理至今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。它提醒我们:在面对冲突时,保持理智、寻求共赢才是最明智的选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