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周处知耻而后勇译文】一、
“周处知耻而后勇”出自《晋书·周处传》,讲述的是西晋时期人物周处从一个地方恶霸转变为有德之人的故事。他原本性格暴戾,欺压乡里,被当地人视为“三害”之一(另两害为猛虎和蛟龙)。后来,他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百姓造成了伤害,深感羞愧,于是决定改过自新,最终成为一代名臣。
这个故事强调了“知耻而后勇”的精神,即人若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,并勇敢地改正,就能实现自我提升与人生价值的转变。这一思想在中华文化中具有深远影响,常被用来鼓励人们勇于面对自身的不足,并积极进取。
二、译文与原文对照表
| 原文 | 译文 |
| 周处,字子隐,义兴阳羡人也。 | 周处,字子隐,是义兴阳羡地方的人。 |
| 少孤,不修细行,纵情肆意,州里患之。 | 他年少丧父,不注重小节,放纵自己,地方上都对他感到厌恶。 |
| 乡里有三害,而处尤甚。 | 村里有三害,而周处是最严重的。 |
| 一曰南山白额,二曰长桥下蛟,三曰周处。 | 第一个是南山的白额虎,第二个是长桥下的蛟龙,第三个就是周处。 |
| 或说处杀虎斩蛟,而己亦自改。 | 有人劝周处去杀虎斩蛟,他自己也决定改变。 |
| 处即刺杀白额,又入水斩蛟。 | 周处立刻去杀了白额虎,又潜入水中斩杀了蛟龙。 |
| 三日三夜,处出,乡里皆谓已死,更相庆。 | 过了三天三夜,周处出来后,乡里人都以为他已经死了,互相庆祝。 |
| 处闻之,乃自悔。 | 周处听说后,开始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。 |
| 乃入山寻父,求其训导。 | 于是他进山寻找父亲,请求教导。 |
| 父曰:“人贵自知。” | 父亲说:“人最可贵的是能够认识自己。” |
| 处遂改励,卒为忠臣。 | 周处于是努力改正,最终成为一位忠臣。 |
三、总结
“周处知耻而后勇”不仅是一个历史人物的故事,更是一种道德修养的典范。它告诉我们,一个人即使曾经犯错,只要能够正视自己的缺点,并愿意付出努力去改变,就能够实现人生的蜕变。这种“知耻而后勇”的精神,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,激励人们不断追求进步与完善自我。
以上就是【周处知耻而后勇译文】相关内容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