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月攘一鸡文言文翻译】一、
“月攘一鸡”出自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,是一则寓言性质的短文,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,揭示了一个人在面对错误行为时,从最初的坚决拒绝到逐渐妥协的心理变化过程。文章以讽刺的语气指出,如果一个人明知某事是错的,却因一时的侥幸心理而不断重复,最终会陷入更深的错误之中。
故事讲述了一个偷鸡的人,原本每天偷一只鸡,后来有人劝他不要再偷,他却说:“我打算每个月偷一只。”他的理由是:既然已经偷了一只,不如每月偷一次,这样更合乎礼法。这个说法看似合理,实则是对道德底线的不断退让,反映出一种“知错不改”的心态。
此典故常用来批评那些明知错误却不改正、甚至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的人。
二、文言文原文与翻译对照表
| 文言文原文 | 现代汉语翻译 |
|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,曰:“吾甚悔之,愿请止。” | 有个每天偷邻居鸡的人,说:“我很后悔,愿意停止。” |
| 曰:“请损之,月攘一鸡,以待来年而后已。” | 有人说:“那就减少一些,每月偷一只,等到明年就停止。” |
| 子曰:“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,吾甚悔之,愿请止。” | 孔子说:“现在有一个人每天偷邻居的鸡,他说:‘我很后悔,愿意停止。’” |
| “请损之,月攘一鸡,以待来年而后已。” | 有人建议说:“那就减少一点,每月偷一只,等到了明年就不再偷了。” |
| 子曰:“是亦不可以已乎?何也?曰:‘是亦近于义矣。’” | 孔子说:“这也可以停止了吗?为什么呢?他说:‘这也接近于义了。’” |
| 子曰:“夫君子之过也,如日月之食焉:过也,人皆见之;更也,人皆仰之。” | 孔子说:“君子的过错,就像日食月食一样:犯了错,人人都看得见;改正了,人人都敬仰。” |
三、总结分析
“月攘一鸡”虽是一个简短的故事,但寓意深刻。它强调的是“知错能改”的重要性,同时也提醒人们不要因为一时的妥协而放弃原则。文中“月攘一鸡”的做法,表面上看是减少了错误的频率,但实际上却是对错误行为的纵容,是一种典型的“温水煮青蛙”式的行为模式。
因此,我们应当引以为戒,在面对错误时,应果断改正,而不是寻找借口继续犯错。正如孔子所言:“有过则改,善莫大焉。”
四、结语
“月攘一鸡”不仅是一则历史典故,更是对现代人的一种警示。它告诉我们:做人要有原则,做事要讲诚信,不能因为一时的便利或侥幸心理而违背道德和法律。只有坚持正道,才能走得更远。


